中新网9月12日电(记者石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保障其他领域改革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了明确部署。
9月12日,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介绍“十四五”期间财税改革的三方面进展。
一是找准“收、支、管”三个切口,向预算制度改革要效益。“收”主要是强化财政资源统筹。过去4年,中央本级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资金规模,是“十三五”同期的10倍多,增强了中央财政的调控保障能力。建立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2024年跨省调剂规模达到2533亿元,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支”主要是优化支出结构。重点用好零基预算改革这个抓手,根据实际需要、区分轻重缓急,把宝贵的资金用在紧要处、刀刃上,落实好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这方面不少中央部门和省份都在积极探索,通过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大力整合专项资金,聚“零钱”为“整钱”,强化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
“管”主要是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全链条动态监测,强化预算评审、绩效评价,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二是把握“促进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三大功能,向税制改革要活力。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全面实施了水资源费改税试点,推动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有力助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在社会公平方面,我们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2022年增设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2023年大幅提高“一老一小”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累计超6700万人受益。
在市场统一方面,规范税费优惠政策,加快税收立法,营造公平统一的税收环境。我国现行18个税种已经有14个完成了立法。
三是关于财政体制改革方面,我们锚定“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三项目标,向财政体制改革要动力。“十四五”以来,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累计近50万亿元,支撑地方更好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廖岷表示,我们已经制定了财税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计划,正在抓紧推进。下一步,将根据形势变化,条件成熟一项就推出一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