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99.5万辆,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8.2%;1—8月累计零售1474.1万辆,同比增长9.5%。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披露了上述数据。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这一成绩是在“内卷”态势有所遏制的背景下取得的。
自今年3月以来,国家主管部门密集发声、动作频频,从账期监管、产品质量监管、规范营销宣传以及智能驾驶辅助测试验证等维度着手,加大力度综合整治汽车“内卷式”竞争顽疾。进入9月,主管部门继续推进整治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的相关工作。9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专项整治行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乱象。
整治行业无序竞争是一场攻坚战,同时也是一场持久战。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从8月的市场数据来看,反“内卷”政策已初步看到成效。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8月,汽车市场共有23款车型降价,而去年同期为29款,2023年同期为25款。
“8月的车市促销相对平稳,反内卷浪潮正推动车市向‘降价减少、促销平缓’的方向转变,车市运行日益平稳。”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今年车市通过直接降价这一形式展开的“价格战”相比往年更为温和。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8月,合资燃油车的促销为22.0%,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同比也下降0.9个百分点。同期,自主品牌燃油车的促销幅度为18.4%,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纯电动汽车促销幅度为9.6%,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在“反内卷”等一系列举措之下,行业内对于2025年全年车市的表现有着较为乐观的预期。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8月2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充分肯定了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并要求在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实施机制,更好地发挥对扩大内需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指出确保补贴资金用到实处、见到实效,要进一步强化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创新消费投资场景,优化消费投资环境,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政策的明确增强了企业信心,对于下半年车市的增长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陈士华指出,9月10日发布的《专项整治行动》将督促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通过企业调研发现,有的企业比较看好今年下半年汽车市场的增长,正在提前做相关准备。”陈士华告诉记者,当然部分企业也比较谨慎,认为终端市场的压力仍然比较大,一些车企放缓了生产节奏,市场表现出现了一定的分化。
进入9月,汽车行业已经进入“金九”旺季。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方面分析称,在“金九银十”旺季效应、以旧换新政策深化及上海、安徽、成都等多地补贴加码的共同驱动下,叠加开学季家庭购车、国庆自驾及婚庆用车需求集中释放,9月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将加速释放。
“8月底成都车展超30款新车密集上市延续市场热度,经销商开启季度末冲刺,终端促销力度加大,配合地方车展集客效应,将显著提升订单转化效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方面表示,综合预计,9月乘用车终端零售将实现环比稳步增长,市场表现将优于8月。
从动力类型来看,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有比较大的销量增长空间。乘联分会统计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的均价近期迎来逐步下探,从2023年18.4万元的均价,下降到了2024年的17.1万元,今年8月的均价为15.9万元,价格下降明显。这表明当前新能源汽车消费比较活跃。
“前几年乘用车销售均价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而到了2024年下半年,受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影响,中低端车型的销量提升明显,因此出现均价降低的现象。”崔东树分析指出,由于中国私人用车普及相对落后,均价降低有利于推动市场的全方位发展,也有利于车市规模的进一步提升。
据悉,目前中国千人乘用车保有量仅有200辆左右,保有量在世界上来说处于中低位水平。崔东树认为,乘用车销售均价降低,将推动汽车进一步在中国市场中普及。“价格与成本是世界竞争的利器,未来中低价位车型促消费的发展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