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至今,从要素上仍存在三大显著优势——存量人口红利、延迟满足红利和工程师红利。”9月10日,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在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科创板迈向“新高地”暨“硬科硬客”2025年会上表示。
“中国制造与科技创新的崛起是大势所趋。”郭磊强调。他预计,未来“十五五”规划可能会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结合,预计“十五五”期间,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海洋经济、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会逐步发展成为代表未来5—10年的产业方向。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
中国科研水平迅速提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郭磊看来,当前,科技创新在深度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科技发展水平也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郭磊发表了《科技创新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依然有三个要素存在明显优势。其一,是“存量人口红利”。尽管人口增量放缓,但我国依然拥有庞大的“存量人口红利”。14亿人口基数,足以支撑起庞大的行业或强大的商业模式。其二,是“延迟满足红利”。中国人民普遍勤奋,而且愿意把享乐放在未来,把投入放在现在。因此,我国劳动参与率较高,储蓄率也维持在相对高位,对应着资本形成速度在全球范围内也处于领先水平。其三,是“工程师红利”,表现为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快的技术创新速度。
在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为世界科研的重要引擎。有一组数据可以提供佐证。最新发布的自然指数2025科研领导者榜单显示,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并仍在迅速扩大领先优势。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国共有24个集群上榜,数量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郭磊预计,“十五五”期间,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海洋经济、低空经济、生物医药、可再生能源等将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驱动产业,并逐步发展成为代表未来5—10年的产业方向。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郭磊强调:“从自然指数看,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和创新能力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但最近几年,医药行业技术追赶速度明显加快,创新投入比例也快速上升。”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的数据,1980—2024年,全球制造业格局生变,中国制造业占全球份额已经从1980年的5%飙升到2024年的31.6%,而且这个增长势头还在继续。
科技创新要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技术创新要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郭磊强调:“中国制造与科技创新的崛起是大势所趋。”他预计,未来“十五五”规划可能会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结合,“十五五”期间,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海洋经济、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会逐步发展成为代表未来5—10年的产业方向。上述领域均具备相当规模的传统产业基础,有助于新技术顺利渡过导入期,实现产业规模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方案明确,2025至2026年主要预期目标包括,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到2026年,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元,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资本市场从高成长叙事到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技创新的飞速崛起也深刻地影响着资本市场。今年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引爆科技股行情。随后A股迎来DeepSeek时刻,中国资产被重估,算力、云计算等板块持续引领市场。2025年8月,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较2024年年底增长15.6%,创历史新高。
2025年至今,A股市场科技创新股行情表现亮眼,相关指数涨幅居前。这一行情背后,是“科技叙事”逻辑在A股市场的逐步确立。不仅反映了中国科创企业的崛起,更折射出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深层趋势。
郭磊表示,“924”以来的稳增长政策带来经济修复伴随着市场定价修复。现阶段的资本市场与2013—2015年、2019—2020年市场特征较为相似,“高成长叙事”所代表的股市行情的出现有其一定的内生性,均符合以下五个条件:经济经历了一轮宏观风险的释放;名义GDP尚待修复,广谱的资产收益率存在约束;资金的预期回报率存在黏性;狭义流动性偏宽,从而资金的机会成本低;技术、政策框架下存在着有较大叙事空间的产业线索,2024—2025年,由于AI的技术突破、算力叙事、应用端的探索,从而带来了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
客观地说,A股市场的定价并不完全取决于产业趋势,还取决于内外部宏观经济环境、上市公司基本面等多个综合因素。但郭磊相信,从中长期看,资本市场会进一步在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大势所趋。
今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资本市场“稳”的力量不断集聚,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将进一步巩固,并释放更多市场活力,增强市场的吸引力。
郭磊认为,吸引力解决资本市场“谁来买”,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包容性解决资本市场“谁融资”,推动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上市。伴随证监会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资本市场正通过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创新,逐步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