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研讨会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聚焦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融合的前沿趋势,不仅搭建了政产学研医多方交流合作的高层次平台,更集中发布了北京医疗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以下简称“中试基地”)的多项重磅成果,涵盖精准诊疗、药物研发等多个维度,为推动医疗卫生与人工智能双向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百余项AI应用,覆盖30个关键临床场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深度渗透,AI赋能精准诊疗效率提升与生物医药制造创新加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北京医学会会长封国生在致辞中强调,当前全球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也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研讨会的核心亮点,中试基地围绕“精准诊疗”与“生物医药制造”两大关键领域,集中发布多项成果,推动AI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落地与产业化。
在精准诊疗领域,中试基地发布了四项成果。其中,医疗健康可信数据空间服务,建立“端到端”的医疗数据安全保障与高效流通方案,有力支撑高质量医疗数据集的安全流转与价值释放。医疗数据标注服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管理平台,集成标注工具和智能算法,依托与头部医院共同打造的科学、权威的标注标准体系,支持医疗数据标注工作高效开展。医疗健康AI应用推广服务,能够实现AI应用的统一纳管和一体化运营,已汇聚百余项AI应用,覆盖30个关键临床场景。目前依托京通健康平台等渠道,面向医生和患者提供规模服务。
此外,供需对接服务高效链接医院、科研院所、药械企业等产业链供需对象,通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官网,“数智京医”公众号实现一站式资源链接。本次会议,北京天坛医院和影禾医脉公司、北京安贞医院和迈瑞医疗公司、北京胸科医院和推想医疗公司、恒瑞医药公司和华医科睿医疗公司、铂生卓越公司和蚂蚁逸康公司等完成供需对接合作签约。
在生物医药制造领域,中试基地则推出两大成果,提高医药制造效率。AI药物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医药企业等主体,提供从药物发现到新药上市的全链条服务。CTMS临床研究管理系统,为临床研究机构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高效协同多角色一体化办公,全面规范执行流程,提升临床研究质量与效率。
中试基地携手三大医院发布合作成果
从临床实践到产业生态,医疗健康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与临床需求的深度适配,而构建多方协同的产业生态更是推动行业持续进步的重要保障。
封国生在致辞中提到,推动人工智能和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对于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深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进步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会议上,中试基地还携手北京安贞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天坛医院,重磅发布了三项合作成果。
面向心血管全生命周期的超声诊断大模型及智能体研发,是中试基地与北京安贞医院的合作成果。依托中试基地共性支撑能力,实现从病史采集到辅助诊断的全流程智能化,提升心血管疾病诊断的精准度与效率。
AI肝胆超级医生智能体,是中试基地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合作成果。中试基地将顶尖医学专家团队的肝胆诊疗经验转化为智能引擎,目前在昌平区试点初见成效,实现了优质肝胆专科资源下沉基层。
“河图计划”医学影像AI系统性研发阶段性成果,是中试基地与北京天坛医院的合作成果。该成果将依托中试基地共性支撑能力,加速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相关成果研发。
此外,会议还举行了中试基地生态伙伴发布活动。各合作医院、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等产业合作伙伴共同进行发布,共筑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共赢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