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人民银行公布的8月信贷社融数据显示,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6.56万亿元。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两大重要金融总量指标——社会融资存量增速、广义货币(M2)增速均保持高增,且8月末增速均为8.8%。
“无论是反映宽货币的M2,还是反映宽信用的社融规模,同比增速均保持在8%~9%之间,说明金融总量是比较宽松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已经很大。”权威专家称。
贷款方面,8月贷款投放强度环比提升,企业贷款、个人贷款增长双双提振。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8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速6.8%。从贷款结构看,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8月企业生产景气回升带动企业短贷提升较大,中长贷投放维持相对稳定;个人贷款虽整体仍处于低位,但增长亦有提振;资本市场活跃下非银贷款同比多增。
新增信贷规模环比改善的同时,贷款价格继续保持在历史低位。8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不过,观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情况的“全貌”不应只看信贷渠道。东方金诚首席经济学家王青表示,受季节性因素和隐债置换等影响,近期信贷等金融数据波动比较大,但从存量社融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等指标看,金融数据仍明显领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当前货币政策在逆周期调节方向持续发力。其中,8月末M2同比增速与上月末持平,继续处于比较快的增长水平,背后的一个原因是当月财政支出加快,财政存款同比少增。
M2增速在保持稳定的同时,狭义货币(M1)增速环比进一步上升0.4个百分点至6%。相对于包含定期存款的M2而言,M1中主要包括现金、企业和居民活期存款,以及支付宝和微信钱包等随时可用的“活钱”,因此也常被市场看作是透视企业投资意愿、居民消费倾向的重要“风向标”。
受M1增速进一步提升拉动,8月M1、M2“剪刀差”继续收窄,并达到2021年6月以来最低值。
中信证券固收研究团队分析,8月并非典型的“税收大月”,财政对流动性抽水效应减弱;8月理财产品扩容节奏较7月放缓,对存款的分流也相应弱化。去年4月监管叫停手工补息,企业活期受影响出现明显下滑,同时地产销售平淡等因素都带动今年8月M1增速继续上修。此外,化债政策持续推进,也有助于企业资金情况改善,对M1形成支持。今年以来,M1、M2“剪刀差”明显收窄,成为金融数据一大亮点,体现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环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