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的体育服务展馆内,往来观众不时被一片缩小的网球场地吸引。除了面积与常规场地有所区别,场地底线附近的两颗摄像头也显示这片场地的特殊之处。
“平均球速49.5km/h,总击球次数6次,正手平均速度50.4km/h,最高速度60km/h……正手直线技术成熟,速度和成功率兼具,高效击球占比100%,失误率低;反手短板易被对手压制,正手斜线失误可能被针对。”记者仅仅体验了几分钟,一份以往只能在专业网球比赛后才能看到的运动数据报告分析,就已能在自己手机上查看。
橙狮体育CTO彭卫告诉记者,这是一套基于AI视觉算法、软硬件结合的智慧球场解决方案,通过配备在场地的两个高分辨率摄像头实时采集运动者动作画面,作为核心处理单元的中控机接收视频流,运用AI算法进行实时处理,自动按回合生成视频画面分析和编辑,并识别运动者的动作、球轨迹、击球点、击球速度等专业数据,供用户复盘自己的运动质量。
事实上,这样一套系统在专业竞技体育赛事中并不鲜见。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刘昊扬等人在《体育中的“黑科技”》中介绍,早在2006年,“鹰眼”系统就被用于网球比赛中,通过不同角度高速摄像机捕捉网球飞行轨迹,并进行三维重建和落点计算,在出现争议比分时“鹰眼”系统会辅助裁判确定网球的精确落点。
“在专业的场景下,一般会用到6颗以上摄像头,在国际赛场上甚至会用到十几颗,每一个摄像头都要具备非常高的帧率,这样就会让整个设备成本提高,同时也会导致计算成本非常高。”彭卫指出,因此,产品设计之初,就严格限制最多使用两颗摄像头,但同时还需要完成球速测量、“鹰眼”回放、数据分析等,这样才能在压降成本的同时,让智能技术面向大众体育市场,满足更多普通人健身需要。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认为,AI可以为普通消费者带来体育消费和参与的平权。“原来在平台上跟练,现在(体育科技)提供很多反馈,练得怎么样,通过智能技术就能告诉你。”江小涓指出,除了低成本观看赛事,技术进步也让体育爱好者能低成本参与到运动项目中,其中,智慧赛场能提供便捷、个性化服务,对项目能力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彭卫指出,相较于电商、金融等服务,体育服务数字化的门槛更高,而一旦跨越门槛之后,体育数字化就会有飞速的发展。而所谓门槛,也即前端硬件的覆盖率和数据采集,“这样才能更好形成训练计划和训练分析”。因此,智慧体育解决方案的终极形态就是人人都能拥有健身私教,“未来这个私教还有可能以机器人的方式呈现出来”。
AI带来的技术平权让更多普通体育爱好者也能享受运动员级别的数据分析,与此同时,当前中国体育科技企业也在“向上突围”,在专业竞技体育层面更进一步。
“以前能够达到国际水准的算法都是西方高科技体育公司掌握,他们通过这些技术,服务国际顶级赛事和专业训练。我们不断更新,把这些技术做到世界前列,甚至有些单项运动应用还实现了完全超越。”北京瑞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宪章在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主论坛暨体育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
刘宪章所说的技术也即“中国鹰眼”技术,目前已服务于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斯诺克等国际体育赛事。同时,技术团队研发的足球VAR(视频助理裁判系统)及虚拟越位线系统还获得了国际足球联合会官方认证。
“这两年中国体育科技发展非常快,从技术水平来看,已经足够为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科学训练、专业判罚、赛事转播等多方面的支撑。”刘宪章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让技术实力最终成为市场实力,还是得“一步一步来”。以足球比赛为例,要想打入欧洲五大联赛(英超、意甲、西甲、德甲、法甲),未来需要提高公司运营能力,积极扩大国际品牌影响力,因此,目前还是会先从亚洲国家和地区做起。刘宪章指出,亚洲其他国家的职业联赛无论高级别还是低级别,要进行职业比赛的包装升级,对仲裁系统保障都很需要。
对于近几年体育科技的集中爆发,刘宪章认为,这离不开国家积极的政策扶持。体育科技成为产业化升级的先锋,一方面是因为科技研发持续投入,另一方面,也是借助国内全产业链条优势,有足够丰富多样的硬件制造商,技术研究才能更便捷、快速地转化为可落地的具体产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