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永浩与西贝围绕预制菜的交锋白热化之际,零售企业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公开发声了。
9月12日午间,于东来在社交平台发文,“任何事没有完美……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企业可以让我找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于东来的介入,无形中为西贝的“自证清白”增添了第三方背书重量。

此次西贝陷入风波源于9月10日,交个朋友直播间首席品牌监督官罗永浩发文吐槽西贝是预制菜引发热议。该言论迅速点燃舆论,西贝当晚便陷入预制菜争议旋涡。
事件发酵次日(9月11日)晚,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势回击,明确表示“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并宣称将起诉罗永浩。后者也不甘示弱,在社交平台连发多条动态,悬赏10万元征集证据。
双方针尖对麦芒的交锋愈演愈烈,已然成为近两日社交平台热议话题。
除了公开感谢西贝提供“放心饭”,于东来还在评论区进一步阐释立场:“因为正义、因为做一个不错的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团队付出的心血太不容易了!可建议、可以理解、可以促使企业改进完善、但不能让企业家灰了心!”
针对于东来的声援,贾国龙笑称,虽不认识于东来,但“属于真心照真心,我们很认真地在学习胖东来,西贝也是认真做事的企业。”
在于东来发声后不久,西贝也发布了官方信,信中详细介绍了13道菜品具体制作过程的“作业指导书”,不仅有堂食规范,亦有外卖出餐标准。
信中指出,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下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对预制菜的定义如下:“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制、滚、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
西贝认为,基于《通知》中对预制菜的定义描述,罗永浩当餐消费的菜品同样不属于《通知》中所定义的“预制菜”。并质疑罗永浩作为公众人物,对当餐菜品作出“几乎全都是预制菜”的判断,其言行缺乏基本的事实依据,对西贝品牌声誉造成了损害。
至此,这场风波的核心矛盾已清晰聚焦于“预制菜定义的不同解读”。西贝依据六部门文件,强调“预包装”属性,将门店现制与中央厨房预制切割;而罗永浩及部分支持他的网友则更关注“工业化预加工”环节,认为消费者有权知晓前期预制处理。
显然,餐饮企业中央厨房配送的非预包装半成品,仍处于“是否属于预制菜”的争议地带。这场由一顿餐饭引发的争论,仍在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