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2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实力持续增强,效能不断提升,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期盼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国家财政实力大大增强,集中财力办成许多大事要事。”蓝佛安介绍,一方面,收入“蛋糕”越来越大。“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约19%。地方财政实力稳步壮大,从2024年数据看,16个省份财政收入比2020年增长20%以上。另一方面,支出强度前所未有。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年预计超13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
“十四五”时期,财政宏观调控更加积极有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强与经济情景的适配性,从积极到更加积极,战略上更加主动、战术上更加精准,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强化逆周期调节,熨平短期波动;另一方面,协调推进跨周期调节,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
“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蓝佛安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这决定了财政运行的基本盘始终是坚实稳固的;这些年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宏观调控经验,政策工具不断丰富,逆周期、跨周期调节能力大幅增强。随着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及存量风险逐步消化,财政应对未来挑战更有底气、更加从容。
“国家财政账本里,分量最重、成色最足的始终是民生。”蓝佛安介绍,“十四五”以来,国家财政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资金更多、更直接地用到了老百姓身上。
统计显示,“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20.5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加上其他领域支出,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今年,国家财政安排1000亿元发放育儿补贴、200亿元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财政支持教育方面,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说,“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持续加大投入,支撑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连续十多年保持在4%以上。“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预计超25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约38%。
财政支持科技方面,在资金投入上“添柴加火”,在经费使用上“放权松绑”,在成果转化上“搭台架桥”。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介绍,国家财政统筹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十四五”时期,全国财政科技支出预计达5.5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34%,资金重点投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其中基础研究累计投入达7300亿元,年均增长12.3%。财政投入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投入强度从“十三五”期末的2.41%提高到2024年的2.68%,研发投入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着力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更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强国加快建设。”王东伟说。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保障其他领域改革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期间,财政部门坚持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为一条工作主线,蹄疾步稳、循序渐进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加快形成预算管理更加科学、税收制度更加完善、财政体制更加健全的良好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说。
找准“收、支、管”三个切口,向预算制度改革要效益。收入方面,主要是强化财政资源统筹。支出方面,主要是优化支出结构。重点用好零基预算改革这个抓手,把宝贵的资金用在紧要处、刀刃上。管的方面,主要是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把握“促进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三大功能,向税制改革要活力。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推动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有力助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2022年增设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2023年大幅提高“一老一小”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累计超6700万人受益。规范税费优惠政策,加快税收立法,营造公平统一的税收环境。
锚定“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三项目标,向财政体制改革要动力。更好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适当增加中央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共同财政事权体系,做到权责清晰。加快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推动财力下沉,不断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促进财力协调。优化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效,有力促进了区域均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了明确部署,我们已经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计划,正在抓紧推进。下一步,将根据形势变化,条件成熟一项就推出一项。”廖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