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电外送”是我国能源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从2010年启动至今,新疆已建成5条外送通道,外送电量从3亿千瓦时增长到2024年的1267亿千瓦时。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新疆电力外送也面临着电网建设、市场竞争、绿电消纳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多措并举,确保送得出、用得好。
优化电力外送机制,加强与受端省份合作。当前,受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省份的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导致电力市场一定程度上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各地都在积极发展新能源项目,如何提升电力外送的质量和效益以增强竞争优势,是新疆面临的重要挑战。进一步优化电力外送机制,有助于提升新疆电力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还应进一步拓展电力外送市场,扩大电力外送范围。
加快储能技术创新应用,进一步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入推进,新疆区域新能源装机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受用电负荷增速放缓、调节资源不足等因素影响,消纳压力逐步加大。尽管随着外送通道陆续建成投产以及储能项目不断落地,这一状况有望得到改善,但仍需从宏观层面统筹协调新能源资源开发与送出通道布局。要继续加快新型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打造多能互补示范工程,推动风光水储协同优化,提升能源供给稳定性。同时,出台一系列支持储能项目发展的政策,增加对储能项目的补贴力度,鼓励企业研究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关键技术,提高储能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此外,还要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推动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多元化应用。
持续加大电网建设投入,提升智能化水平。面对新能源发电快速增长和远距离输送的需求,电网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面临更高要求。因此,要不断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比如智能调度、故障预警、智能交易等,加大电网建设投入,优化电网布局,确保电力输送的安全与稳定,降低运维成本,提升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