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3 09:24:00 股吧网页版
柯克案嫌疑人遭父“举报”落网 美成政治暴力“火焰筒”
来源:央视新闻

  美国犹他州州长和联邦调查局局长当地时间12日证实,涉嫌刺杀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总统特朗普的政治盟友查理·柯克的嫌疑人已被捕。

  如今,美国正经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政治暴力时期,而柯克之死恐会进一步激化美国社会的裂痕,引发更多暴力事件。有美媒指出,这种以暴易暴的“死循环”,已经成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美国仪式”。

  枪击案发36小时后

  嫌疑人“主动”落网

  美国犹他州州长斯潘塞·考克斯在当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确认,嫌疑人为22岁的犹他州华盛顿县居民泰勒·罗宾逊,目前关押在犹他州监狱等待被起诉。罗宾逊并非事发地犹他山谷大学的学生,其住址与该校相距数百公里。

  联邦调查局局长卡什·帕特尔在发布会上说,罗宾逊于当地时间11日晚10时左右被捕,距离柯克遇害大约36小时。

  嫌疑人承认“制造事件”

  其父选择报警

  据知情人士透露,罗宾逊曾向父亲承认自己是该案枪手,其父亲报警后,警方将其带走。犹他州州长考克斯证实了这一消息,称罗宾逊已于11日晚被拘留,且是由家人协助报案并送至警方。

  考克斯说,11日晚,罗宾逊家人通过一位朋友告知华盛顿县治安官办公室,“罗宾逊向他们承认,自己制造了这起事件”。

  16日将首次“出庭”

  美国犹他州县检察官办公室预计,罗宾逊将于9月16日首次出庭。一官员称,假设一切按计划推进,他们将于16日正式提起诉讼,罗宾逊将于当日15时通过线上听证会的形式首次出庭。

  据美媒当天早些时候报道,罗宾逊已被关押在监狱且不得保释。目前,他面临多项初步指控,包括加重谋杀罪、重罪枪支使用罪及妨碍司法公正罪,但尚未被正式起诉。

  政治暴力激化分裂

  美国陷入“死循环”

  考克斯当日在发布会最后表示,政治暴力犯罪正在全美蔓延,柯克遭遇“政治暗杀”是对美国立国思想根基和美国人基本理念的攻击。

  多家媒体发文指出,柯克遇袭身亡表明政治暴力在美国变得愈发普遍。而柯克之死又可能会让美国本已存在的分裂进一步激化,引发更多政治暴力事件。美国似乎已经陷入一种“死循环”。

  此次枪击事件的发生,再次引发人们对美国政治暴力威胁升级的关注。路透社称,美国正经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政治暴力时期。自2021年1月6日特朗普支持者冲击美国国会大厦以来,该社已记录了300多起出于政治动机的暴力行为。

  2024年7月,特朗普在一次竞选活动中被枪手打伤。

  今年6月,明尼苏达州一名冒充执法人员的枪手杀害了该州民主党籍众议员梅莉萨·霍特曼夫妇,并重伤该州民主党籍参议员约翰·霍夫曼夫妇。

  英国广播公司在一篇报道中指出,很难预测美国政治将走向何方,但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暴力滋生暴力。社交媒体的“回声室效应”加上枪支泛滥,助长了日益分裂的言论,导致社会神经紧绷,加剧了流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面对频发的政治暴力事件,很多美国人都在呼吁社会各界保持克制。曾遭到过枪击的前民主党众议员加布丽埃勒·吉福兹说:“这个夏天,美国发生了多起出于政治动机的袭击事件。危险分子正在转用枪支来表达分歧。我们需要采取有意义的行动来阻止枪支犯罪夺走更多生命。”

  然而,柯克的死亡显然并未让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停止争论。

  10日,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的默哀仪式中,两党议员爆发争吵。更有共和党籍议员称,民主党对柯克遇袭负有责任。

  共和党籍众议员南希·梅斯说:“民主党对这件事情负有责任,百分之百。”

  美国《政治报》评论称,对政治人物进行攻击,然后是谴责、呼吁反省并发誓阻止暴力,不久后再次发生暴力事件,这种“死循环”在美国政治中频频上演,已经成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美国仪式”。

  《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援引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佩普的话说,“我们的国家基本上就是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美国大学生李·缪尔指出,因为国内和校园里的极化现象严重,你只会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中间立场的声音并不多。

  微软-全国广播公司政治分析师杰克·舍曼则表示,目前从实际角度来看,国会议员们能采取的安全措施并不多。他说,“在这个国家,我们所有人真正需要做的,是停止当前的所作所为。因为正是这些行为,将政治变成了一种丑陋、分裂且危险的职业。”

  在美国《时代》杂志即将出版的最新一期封面上,查理·柯克遇袭身亡的现场被配上了“血色”滤镜。封面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单词——“够了”。

  《时代》杂志在预告文中说,柯克之死可能会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变得激进。“这不是偶发事件,而是我们日益危险的国家政治的一种特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