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ST沐邦(603398)发布公告,公司副总经理李汉诚、唐春明及财务总监汤晓春已提交书面辞职报告,三人均因个人原因辞去相应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位。
值得关注的是,这三位高管此前均在公司担任要职,此时同时离职无疑会给这家深陷困境的光伏企业增添几分不确定性。而企业高层频繁更迭,既易引发管理层“断层”,也会加剧市场对其未来走向的担忧。
祸不单行,司法划扣累计高达2.28亿
同一日,*ST沐邦还披露了其子公司募集资金专户部分资金被司法划扣的公告。
公告指出,因子公司与杭州晟泽盈贸易有限公司的民间借贷纠纷,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再次被司法划扣5600元。截至公告日,公司募集资金账户全部余额2685.76万元均被冻结。
实际上,这不是*ST沐邦首次资金被划扣。
根据公告,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法院已于今年7月21日、22日从公司子公司沐邦新材料募集资金账户合计划扣9746.59万元。加上此次划扣的0.56万元,公司募集资金累计已被司法划扣达2.28亿元。
具体而言,公司“收购豪安能源100%股权项目”被划扣12,008.70万元,占该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的25.83%;“10,000吨/年智能化硅提纯循环利用项目”被划扣10,751.07万元,占该项目的18.77%。
现如今,超过2亿元的资金被划扣,且剩余资金亦遭全部冻结,这势必对公司的经营和重点项目的实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跨界豪赌,业绩恶化陷入困境
*ST沐邦前身为沐邦高科,原本主营业务是益智玩具。2022年2月,公司宣布以11亿元收购豪安能源100%股权,正式跨界进入光伏行业。
交易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从单一的益智玩具扩展为“益智玩具产业+光伏产业”双主业发展格局。
豪安能源是一家聚焦于光伏新能源行业的企业,主营业务为光伏单晶硅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该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26亿元,净利润1.04亿元。
当时交易对方承诺,豪安能源2022年至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4亿元、1.6亿元和1.8亿元。
然而,跨界光伏并未给*ST沐邦带来预期的收获,反而令自身深陷困境。
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营收2.77亿元,同比大降83.24%;归属净利润亏损11.62亿元,同比暴跌4208.14%。特别是公司硅片及硅棒业务遭受重创,实现营收2.1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同比下降33.85%;归母净利润亏损2.12亿元,同比收窄2.38%。
盈利能力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71.56%,同比减少50.7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51.05%,同比减少47.31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持续恶化。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货币资金仅1.3亿元,同比下降69.17%。有息负债为3.69亿元,流动比率为0.32,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为11.54%。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薄弱。
部分光伏项目陷入停滞
不仅如此,*ST沐邦的部分光伏项目陷入停滞状态。
今年6月27日,公司公告称,广西沐邦高科10GWN型高效光伏电池项目因资金问题通知施工方撤场。
此前,广西沐邦高科于今年1月17日与中电三签订了《广西沐邦高科10GWN型高效光伏电池项目合同》,合同金额2亿元。合同签订后,中电三按约履行施工义务,但在三个月后的4月26日,广西沐邦高科便因资金问题通知施工方撤场。
截至6月27日,广西沐邦高科共向中电三支付了2000万元款项,剩余款项尚未支付。对此,中电三已向广西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金额约5928.59万元。
虽然目前重重困难,*ST沐邦仍在推进其光伏产能布局。公司在山西忻州布局的16GWN型高效单晶硅棒项目作为省级重点工程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
该项目总投资40亿元,占地245亩,规划建设智能化硅棒生产线及配套设施。自2024年4月启动以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70%,计划2025年8月全面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据测算,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16GW单晶硅棒,预计年产值50亿元。
现如今,国内光伏行业已显露出“见底回升”的迹象,但产业要实现全面复苏仍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期,而光伏企业能否熬过这个“寒冬”尚不明朗。
那么,*ST沐邦能否在这次行业洗牌中幸存下来呢?目前尚不确定。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