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月13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下称《工作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发挥着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但也要看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海外竞争加剧,有效需求不足、无序竞争等问题仍然存在,行业稳增长任务依然艰巨。
“出台《工作方案》即是为了在良好工作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努力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该负责人表示。
对此,《工作方案》从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等4个维度,提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汽车消费、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等15条工作举措,以及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运行监测、加强人才培养等3条保障措施,相关的细化措施60余项。
例如,“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部分提出了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制定促进换电模式发展指导意见、深化新能源车险改革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7项细化措施;“提升汽车出口金融服务水平”部分提出了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产品支持、支持金融机构为汽车产业链企业提供全球资金管理产品、鼓励保险机构优化汽车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和服务等3项细化举措。
此外,《工作方案》在着力扩大需求的同时,注重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并提出以技术创新激发潜在消费需求、以标准升级引领产品质量提升、加快汽车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工作举措。《工作方案》还提出推进汽车准入管理改革、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等改革举措,以及进一步规范产业竞争秩序的若干举措,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