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见未来世界中,在专用任务中会有专用机器人完成,而在没有专用机器人的通用任务中,则由通用机器人来承担,最终形成一种相互融合的服务机器人整体应用场景。”9月12日,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擎朗智能)CEO李通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中表示。

擎朗智能XMAN-R1机器人比心。(澎湃新闻记者唐莹莹摄)
擎朗智能成立于2010年,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通用+专用具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依托全栈自研技术体系与“研发-智造-供应链”全链条产业化闭环能力,构建了人形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行业最全品类的产品矩阵。
目前,擎朗智能的机器人已经遍布不同领域的服务场景。2015年至2024年,擎朗智能的机器人先后进入了室内机器人配送行业、医疗行业、酒店行业和清洁行业,海底捞、肯德基、鼎泰丰、希尔顿酒店、洲际酒店、奇瑞4S店等均有使用擎朗智能的机器人。
今年,擎朗智能发布了人形机器人XMAN,正式开启具身智能时代。
而作为中国第一批出海的商用服务机器人企业,擎朗智能也是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第一的企业,目前在海外拥有5家子公司或办公室,业务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的逾600个城市,全球出货量超10万台,全球机器人总服务次数超过12.3亿次。
李通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旗下的机器人出口和在国内出售使用的比例大约是1比1。“其实我们现在的机器人(工作)的场景真的是招不到(人来)工作的。比如不光是日本,现在大量的外国人,还有加拿大多伦多,真的招不到人,面临的问题就是很多。”李通指出。
“‘今天’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就是‘明天’中国(面临)的问题。包括上海现在(面临)老龄化问题,其实我们能感觉到近几年变化非常巨大,真的没有年轻人愿意干这种重复枯燥的劳动了。”据了解,擎朗智能的机器人目前主要出口的国家也都是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
目前,对于远期的愿景,擎朗智能的设想是到2050年能够在全球推广到100亿零1台机器人。
“因为我们认为到那个时候全球大概有100亿人口,而机器人的数量会超过人类的数量。”李通表示,“我们是专用加通用的混合机器人一体,群体地去服务终端客户。”

擎朗智能的员工正在做送餐机器人的测试。(澎湃新闻记者唐莹莹摄)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几年前这种机器人并没有大规模落地,这种情况是在疫情之前就开始的。实际上,这不仅在中国如此,在全球社会中也一样。这几年(机器人产业)就是在快速地爆发,机器人在快速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而且我们相信这个速度会越来越快。接下来在我们在座各位的有生之年,都有可能看到机器人在人的生活中大规模应用,机器人的数量甚至有可能超过人类的数量,这都是可能的。”
李通表示,目前,擎朗智能的发展方向是专用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两者并重:“在专用、高效的领域里,我们会持续深耕发展专用机器人;在各种通用领域,我们也会持续发展通用机器人。这两者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通看来,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上海市政府的支持。
“上海市政府、浦东区政府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政策是非常全面的。”李通表示,“我们当时收到了‘重点企业服务包’,里面有一揽子政策,包括资金支持、人才支持,还有每年的科技创新的项目支持、房屋的支持等,是全方位的支持。”
“作为一个浦东的企业还是非常幸福的。”李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