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竞恒通讯员谢卓维冯夏雪王越
跨过浩瀚长江,一座座高架穿城而过,构成大武汉奔流不息的交通动脉。桥上车流穿梭,桥下却别有洞天——绿茵场上的射门声、篮球场上的叫好声、儿童的欢笑声,正从城市的“边角地带”传来。
随着武汉市“四线一口”(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进出城道路及入城口)环境整治及“小微空间改造”不断深化,一批曾被遗忘的桥下空间、桥边荒地,正蜕变为人民群众触手可及的体育公园。
“下再大的雨也能踢球”脏乱角落变身人气球场
9月10日上午,武汉市洪山区烽火路一带突然降下大雨。然而,在杨泗港快速通道下方的一片足球场上,却有几名球迷正兴致勃勃地玩着射门游戏。
“暑期武汉也经历了几场暴雨,但我们这儿凭借桥下空间的独特优势,基本没受天气影响,每场都预约爆满。”洪山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总监周舟介绍,自7月正式开业以来,这里每天接待200-300人次,人气持续高涨。

到了夜晚,很多小朋友来此参加青训。(武汉城管供图)
马路对面,12片崭新的网球场静卧于椭圆形匝道的环抱中,静待第一批网球爱好者的到来。
半年前,这处位于杨泗港快速通道与烽火路交汇处的地块,还是一片黄土,垃圾成堆。
洪山区城管局市容秩序科负责人毕峰回忆,这里此前常有居民种菜、倒垃圾,不仅影响景观,更存在安全隐患。
借武汉市推进“四线一口”整治与“小微空间”改造之机,洪山区积极清运垃圾、平整土地,与企业合作,在快速路下的有限空间里,布局网球与足球业态,盘活快速路沿线闲置的“边角料”。

网球场俯拍图。(武汉城管供图)
“郑钦文奥运夺冠带动了武汉网球热,我们希望借此打造专业培训基地。”武汉市好燃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部负责人游铖透露,9月20日这里将举办青少年网球积分赛,推动网球运动普及。足球场已在暑期承办“晚报杯”青少年赛事,每晚吸引超千人次参与。
据介绍,足球场早9时至下午2时,为免费开放时间,只需提前预约,就能体验别样的桥下足球。网球场也预计在早9时前设立低免时段,让更多市民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潮中。
“就像请了个健身教练”净水厂上建起全龄乐园
沿着高架在空中画个弧线,同样精彩的蜕变发生在江岸区。金桥大道立交旁,一座集智能体测、科学健身、儿童游乐于一体的全龄体育公园里,市民们正在锻炼嬉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公园地下还“藏”着华中首座全地下式净水厂,每日可处理10万吨水,用于绿化灌溉和生态补水。其所属的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PPP项目,荣获2024年IWA全球项目创新奖银奖,这一奖项被誉为水处理领域的“诺贝尔奖”。
尽管地下清泉持续为城市绿地注入活力,地上部分却有很长一段时间被人遗忘,成为闲置荒地。

金桥大道下就是崭新的体育公园。(武汉城管供图)
今年以来,江岸区城管、水务、文旅等多个部门协同推进,对该地块实施系统性改造,一座全龄化现代体育公园迅速落成。
“下楼五分钟就到,孩子天天都要来!”家住附近的丁爹爹带着孙子在公园里边玩边说。园区引入单方位体测亭、智能竞赛车等国内领先的智能化健身设备。“数据一目了然,锻炼更有针对性了,像是请了个‘智能健身教练’!”一位正使用体测亭的市民称赞。
清晨老人晨练,下午亲子嬉戏,傍晚球类活动将全民健身氛围推向高潮……多元空间设计真正实现了“全龄友好、全民健身”。
地底碧波润城、地面市民跃动、桥上车流如织。金桥体育公园成功打破传统污水处理厂的“邻避”效应,转变为深受群众欢迎的“邻利”工程。如今,这里日均接待超1000人次,累计游园人数突破26万。
“两处空间的焕新,是武汉探索高密度城区空间复合利用的生动缩影。”武汉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桥下闲置地虽然面积不大、分布零散,但经过精心雕琢,每一处都可成为让人民各有所乐的“黄金地块”。
近年来,快速路下的空间蜕变不止于此:在杨泗港快速通道汉阳段,向阳冰雪轮体育公园里,一群滑板爱好者旋转跳跃,尽显活力;黄埔大街立交桥下,轻轨列车穿行而过,打扮时尚的女孩正以自拍打卡这一“火出圈”的摄影新地标;而在硚孝高速东山互通桥下,88亩的苗木基地绿意盎然,悄然装点城市边际。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