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宋薇萍)9月13日,在上海举行的以“新风投·新产业·新模式”为主题的2025(第二十五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5)》正式发布。
上海交大高金智库副院长朱启贵解读说,目前,我国风险投资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与结构变革的关键时期,风险投资行业亟须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构建更具韧性和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受民建中央委员会委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第三次承担《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5)》的主要编写工作。“我们坚信中国风险投资的未来,必将是一场高质量的重塑。各方唯有凝聚共识、相向而行,方能共同构筑一个更具韧性、更可持续、更富活力的风险投资新生态,为中国经济的创新未来注入最强劲的金融动能。”
报告显示,从募资端看,从2021年起,中国风险投资基金募资规模出现持续下滑,到2024年募资规模已降至约4000亿元,较2021年大幅收缩。从投资端看,2024年,全国风险投资市场共发生约1.53万笔交易,总投资额约1.67万亿元。众多投资机构选择了前所未有的谨慎策略,“零出手”现象显著增多。从投资方向来看,硬科技领域已成为投资主流。从退出端看,2024年全市场退出事件同比减少11.6%,退出金额同比下降46.9%。
根据报告,2022年以来,风险投资基金管理人总量连续三年呈负增长。CVC新增机构数量也急剧下滑,2023年仅新增2家,2024年仅新增4家。2024年,我国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55只,同比增长34.15%,但新设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同比下降18%。2024年市场化母基金总规模下降37.4%,创历史最大跌幅。当前募资结构中,国资占比持续扩大。2024年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累计交易规模突破千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总体来看,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管理人加速出清、政府资金担当重任、国资主导增强、S基金市场迅速成长。行业从粗放走向精细、从高速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朱启贵说。
针对市场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竞争与专业能力不足等挑战,报告建议,培育高质量投资主体,壮大“耐心资本”,提升行业专业化水平,畅通多元化的退出渠道。
本届论坛由民建中央主办,民建上海市委承办。民建中央、各省级组织、各专委会、风投机构和企业家代表等500余人参加论坛及有关活动。论坛发布了《2025中国先锋科技投资机构50强》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