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固态电池板块在市场上表现亮眼。凭借对固态电池产业趋势的持续跟踪和专业研判,创金合信基金经理谢天卉把握住此次机会,她所管理的创金合信新材料新能源股票基金净值表现不错。“固态电池将是新能源行业的破局者,有望开启一个持续数年的产业新周期,投资布局正当时。”谢天卉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深入跟踪前瞻性布局投资机会
2010年,谢天卉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入职华创证券,从事环保公用事业行业的研究,此后研究范围拓展到电力设备新能源领域。2014年,她加入公募行业,切换至买方视角聚焦电力设备新能源和机械行业的研究。2021年,谢天卉加盟创金合信基金,继续深耕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2022年开始管理创金合信新材料新能源基金。
多年的专业学习,赋予谢天卉科学系统的逻辑思维,对科研创新领域的最新动向高度敏感。而10余年扎根新能源领域的投研经历,让她对产业发展的周期性、技术迭代的规律性有着一定认知,最终搭建起一套系统性投资框架。
“在投资中,我主要紧跟行业景气度变化,自上而下精选优质公司并集中持股,同时将组合动态拆解为‘周期’与‘成长’两方面,根据市场风向动态调整配比,在保持组合弹性的同时构筑防御安全垫。”谢天卉说。
过去几年,新能源板块受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经历了长达3年多的下行周期,板块表现持续承压。不过,谢天卉并未气馁,而是通过更紧密的产业跟踪、更深入的企业调研,积极在行业调整期寻找破局机会。
“行业下行阶段,我们的投资策略以防御为主,重点布局估值处于低位、业绩稳定性强的标的,尽量降低组合波动。”谢天卉表示,防御不代表“躺平”,而是通过持续跟踪产业变化,为后续布局打好基础。
2024年,她与研究团队捕捉到锂电设备行业的“破冰”信号:“锂电设备行业过去几年订单持续下滑,2024年上半年已跌至冰点,但下半年,国内一家电池大厂进行了港股融资,并持续布局海外扩产,12月我们观察到订单有反转迹象。但单看1个月的数据是不够的,需要持续的订单好转来验证。”
经过持续的跟踪调研,谢天卉发现,锂电设备行业拐点开始到来,“在今年6月调研时,多家锂电设备公司透露,1至5月新签订单量已接近或超越2024年全年。与此同时,绝大多数设备商的订单都与固态电池密切相关”。
拐点来临固态电池产业风起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在确认固态电池产业拐点后,谢天卉调整投资策略,将组合重心转向这一细分赛道。
“过去几年,创金合信新材料新能源股票基金的核心投资方向机会较少,我们以防守为主。但现在,我们认为‘进攻时刻’已经到来。新能源行业经历几年的磨底,出现了一些曙光,而固态电池板块是兼具行业反转和新技术引领的关键赛道,我们把主要仓位配置于此。”谢天卉说。
从技术原理看,相较传统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将电解液换成固态电解质,兼具锂离子传导和隔离功能,显著提升了安全性。固态锂离子与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本质区别是将液态电池的电解液与隔膜替换成固态电解质。液态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固态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和固态电解质组成。
“此前,固态电池有过几次行情,但以阶段性主题机会为主,本轮行情主要是基于产业基本面趋势明朗,可持续性较强。”谢天卉认为,当前固态电池的产业拐点已十分明确,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有望冲击100GWh,价格与液态电池持平,市场规模剑指千亿元。
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政策、产业、技术、企业四大维度的共振验证。从政策端来看,固态电池是政策鼓励发展的重要方向;从产业端看,一线电池厂的固态电池采购计划、产品发布将陆续披露;从技术端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等关键材料降本技术的突破进展;从企业端看,材料商送样通过、设备商中试线订单兑现等节点将持续验证逻辑。
谈及具体的投资方向,谢天卉表示“关注有变化的环节”。在产业转型期,技术革新、需求升级带来的“变化”,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投资价值:在设备领域,包括干法电极生产叠片机及等静压设备等;材料方面,主要是电解质的变化,核心机会则聚焦于电解质环节的技术突破,若行业最终选择硫化物路线,电解质的前驱体“硫化锂”将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