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鱼皮、鱼内脏等水产加工剩下的副产物,能产生怎样的价值?走进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南华研”)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鱼胶原蛋白肽产业化基地,可以找到答案。
上海证券报记者来到海南华研的生产车间,一股浓郁的鱼鲜味扑鼻而来。车间内热气腾腾,两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通过这些设备的协同作业,原本作为鱼类副产物的鱼鳞、鱼皮经过定向酶切、过滤、浓缩等20多道工序,最终“化身”为更高价值的生物多肽产品。
这份点“鳞”成金的能力,离不开海南华研对研发的执着和坚持。近年来,公司聚焦鱼类副产物的深度开发,以持续的工艺迭代与技术攻关,将低价值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为全球品牌商提供一站式OEM/ODM代工服务,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千次实验打造一个“拳头”
在海南华研的展厅内,有一排鹅蛋大小的透明玻璃瓶,装着不同颜色、粗细不等的粉末,格外引人注目。
“这些都是公司生产的鱼胶原蛋白肽产品。”海南华研总经理刘赛赛告诉记者,胶原蛋白对人体有益,但因分子太大,很难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公司通过一系列工艺,从鱼皮等原料中提取出分子量更小、更容易被吸收的鱼胶原蛋白肽。
一众透明玻璃瓶中,位居“C位”的一瓶淡黄色粉末,是海南华研经过数千次实验后打造的拳头产品——胶原蛋白环二肽。
2021年前后,公司研发团队瞄准了在老年人群神经保护等方向上具有药物开发潜力的环二肽。但在立项之初,研发团队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环二肽主要通过化学合成制备,且相关产品多为药物。如何利用胶原蛋白来制取环二肽,用于普通食品或者保健食品领域,没有先例可循。
这条路充满着不确定性,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海南华研选择了前者,投入超过一半的科研团队,围绕着研发胶原蛋白环二肽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胆尝试。
上千次实验后,海南华研前期规划的700万元研发预算“烧”光了。还需要多少时间、多少投入才能出成果?没有人能给出答案。公司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是不是方向错了?要不要放弃胶原蛋白环二肽产品的研发?
关键时刻,海南华研董事长郭红星坚定了大家的想法,明确环二肽项目必须坚持下去。刘赛赛告诉记者,当时海口市也“雪中送炭”,以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的形式,为公司送来了300万元的资金支持。
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海南华研最终成功研制出胶原蛋白环二肽,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这一技术的突破。“我们已经获得了相关国家发明专利,为后续产品推广打下基础。”刘赛赛说。
自研设备实现“品质反超”
在成功研发胶原蛋白环二肽之前,海南华研已经在鱼胶原蛋白肽领域扎根近20年。
2005年,海南华研选择海南作为公司的启航之地。成立之初,公司就把目光放在了如何从鱼类身上提取胶原蛋白,这一技术在当时的国内仍属空白领域。
创业初期,海南华研明显感觉到自身产品技术与国外竞品之间的区别——因为提取自海产品,公司的产品仍然带有腥味,口感不够好。
直面差距,成为海南华研推动生产技术革新的重要动力。刘赛赛表示,公司决定改良制备工艺和生产设备,最终自主研发了全链条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依托自研设备和技术,海南华研逐步在产品端实现了对国际竞品的追赶和反超——2021年,公司制备出胶原三肽产品,是当时国内最早推出该产品的企业;2023年,公司实现鱼弹性蛋白肽国产化突破,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2024年,公司不仅研发出胶原蛋白环二肽产品,还同步实现鹅肌肽的国产替代。
一项项创新成果背后,是公司对科研的倾力投入。近年来,海南华研坚持将每年营收的8%至10%投入科研。公司与十余所科研院校合作,建设近3000平方米的海南省生物多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试研发基地,并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成立了生物多肽和专用酶联合实验室。
截至目前,海南华研已拥有120余项专利,建立40余项企业标准,形成10余项完整产品体系。
“现在我们的产品不仅功能性好、易吸收,纯净度、口感、色泽等各方面的品质也不比国外产品差,甚至在某些指标上还做得更好。”在刘赛赛看来,正是前端科研投入与后端成果转化的紧密衔接、共同成长,推动了公司的快速发展。
“全球采,全球卖”拓市场
采访期间,记者看到,海南华研的展厅不断有客户到访参观。
“近年来,胶原蛋白肽行业发展很快。”刘赛赛说。
为应对市场需求,海南华研在海口投资近2亿元,建设了鱼胶原蛋白肽产业化基地。目前基地拥有2条年产4500吨鱼胶原蛋白肽生产线和6个终端产品生产车间。除此之外,海南华研还在海南文昌投建了原料前处理工厂,可实现对整条鱼的开发利用。
在刘赛赛看来,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以创新驱动为战略。
据他介绍,立足于长远,海南华研将继续在生物多肽领域深耕细作。在此基础上,公司将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探索拓展更大市场的可能性。
据悉,利用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优势,海南华研制订了“全球采,全球卖”的国际发展路线,全球范围寻找优质原材料,在海南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后再销往国外,更灵活地开拓国际市场。今年上半年,海南华研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实现了将近100%的增长。
“销量提升后,公司就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创新、扩大规模,让产品更好地服务用户,实现正循环。”刘赛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