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健康将获得更多保障。
2025年9月11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国家将推出面向适龄女生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服务,并且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保护女性的健康。
这是中国自2008年以来首次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也是对世界卫生组织(WHO)“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的响应。放眼全球,自2006年全球首款HPV疫苗批准上市以来,世界上已经有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将HPV疫苗列入国家免疫规划,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澳大利亚在全球是推广HPV疫苗的先锋,在2007年,就开始为12~13岁青少年女性实施免费三剂次接种,而后不断扩大适用人群,是世界上首个将HPV疫苗列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国家。澳大利亚有望在2028年前就率先实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
不过,同为发达国家的日本,由于过分担心不良反应,而导致推广出现犹豫,使得HPV病毒感染率出现回升。同时,还有一半左右的中低收入国家,尚未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世界疫苗免疫联盟(Gavi)疫苗项目负责人索斯勒(Stephen Sosler)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全球HPV疫苗供应不足,即便有些国家将其列入国家免疫规划,也存在无法进一步扩大接种人群的情况。
他进一步表示,中国制造的HPV疫苗在通过WHO的预认证后,有望改善HPV疫苗的供应,同时Gavi也在推动各国转向单剂接种方案,这既有助于缓解供应压力,也有助于降低接种成本。
HPV疫苗
宫颈癌几乎均是由HPV感染引起的,所以HPV疫苗是世界上唯二可以完全预防一种癌症的疫苗之一,通过免疫接种,宫颈癌也最有希望成为第一个被人类消除的癌症。
WHO建议各成员国将HPV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优先为9至14岁女孩接种疫苗,并在“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中提出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HPV疫苗接种的目标。
截至2024年底,WHO的194个成员国中,已有143个(74%)国家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还有部分国家虽未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但为低收入家庭或特定风险群体提供免费接种。
在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改变了此前中国HPV疫苗“有限人群、市场化自费”的局面。至此,WHO推荐儿童优先纳入免疫规划的10种疫苗里,已有7种包含在中国国家免疫规划中,尚有轮状病毒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需要自费接种。
从2006年上市以来,大量的证据表明HPV疫苗安全有效。不过自上市以来近20年来,85%的疫苗都在高收入国家施打,中低收入国家的覆盖率不到10%。
时至今日,每两分钟就有一位女性死于宫颈癌。每年夺去30多万名女性的生命,其中90%都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供不应求且产能有限,高昂的价格更让中低收入国家无力承担。这使得宫颈癌负担越重的地区,HPV疫苗变得越不可及。
自2021年,已经有两款中国研发的HPV获得了WHO的预认证,产品通过预认证即意味着其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符合国际标准,获得进入全球市场的“入场券”。如万泰生物的二价HPV疫苗已先后获得了摩洛哥、尼泊尔、泰国、刚果(金)、柬埔寨、埃塞俄比亚等多个国家的上市许可。
盖茨基金会孕产妇、新生儿、儿童营养与健康主任伊扎德内加达尔(Dr. Rasa Izadnegahdar)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万泰生物研发的中国首款HPV疫苗在获得WHO的预认证后,显著地拉低了国际公共市场的价格,极大地提高了可及性。
经验与教训
1991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中国科学家周健和澳大利亚免疫学家弗雷泽(Ian Frazer)利用重组DNA技术制造出一种外形与HPV极为相似的“HPV病毒样颗粒”。这种病毒样颗粒内部不含导致疾病的DNA,却能刺激身体产生针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反应,使HPV疫苗成为了可能。
在2006年HPV疫苗批准上市后,澳大利亚再次一马当先,在2007年在全国推广中学女生的免费接种。2013年,又将HPV疫苗接种覆盖对象扩展至12~13岁青少年男性,使之成为全球首批实施性别中立HPV疫苗接种策略的国家。
在政府稳定的政策和持续的资金支持下,澳大利亚宫颈癌发病率已明显下降。根据研究,疫苗实施9年后,18~35岁青少年和成年女性中四价疫苗针对性别综合流行率降幅达92%。
澳大利亚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到2035年将宫颈癌作为公共卫生问题予以消除(以年发病率低于每10万人4例为衡量标准),而预测更是显示,如果以现有HPV接种率和筛查持续推进,澳大利亚有望在2028年前就率先达到这一目标。
日本在2009年批准首个HPV疫苗上市,时间上并不晚,并于2010年开始提供公共补贴鼓励接种。到2013年4月,这一疫苗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为12~16岁女生提供免费常规接种服务。在2013年4月至6月间,HPV疫苗接种率一度接近70%。
不过,此后就出现了很多关于HPV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的传闻,包括女孩出现慢性疼痛、行走障碍、不自主运动等症状。2013年6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宣传“暂停国家免疫规划中的HPV疫苗的主动推荐”。
2013年以来,日本厚生劳动省召集了疫苗不良反应专家委员会,收集临床医生提供的疑似不良病例数据,最终审查也未得出HPV疫苗与慢性疼痛或神经损伤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确凿证据。不过日本政府并未就此结果向社会做直接沟通。
同时,2015年欧洲药品管理局也证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与接种HPV疫苗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从而使得欧洲的疫苗接种率迅速恢复。
不过,在日本政府对疫苗安全性问题上的沟通及管理失当致使HPV疫苗主动推荐被暂停近十年后,直到2021年11月日本宣布再次恢复推荐。虽然日本政府此后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研究显示,因政府暂停主动推荐导致公众的疫苗信心严重不足,疫苗接种覆盖率显著下降,日本的HPV16/18高危型别的病毒感染率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