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随着4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电厂二期扩建项目圆满竣工。该项目是国内首个契合新一代煤电指标体系的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建投产项目,是江苏省首批“先立后改”清洁高效支撑性电源项目,其集成创新“六个首次”,锚定“六更目标”,为我国煤电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范式。

图为常州电厂二期扩建项目在发电供能
常州电厂二期项目建设2台新型宽负荷超高效快调节百万千瓦二次再热煤电机组,首次在百万机组集成应用全国产核电iDCS控制系统,以及高效供热柔性回热、“多路分仓+储能粉仓”、全工况自适应启停、耦合热泵回收闭冷水废热、机组实时健康评估等关键技术,设计供电煤耗低至256.86克/千瓦时,30%负荷工况下煤耗增幅不超过15%,50%—100%负荷区间变负荷速率不低于4%Pe/分钟,具备优异的宽负荷适应能力和清洁燃烧特性,能够有效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
东南大学大型发电装备安全运行与智能测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邓艾东认为,在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煤电机组逐步向基础保障性与系统调节性并重转型的新形势下,常州二期工程很好地响应了新一代煤电技术指标要求。
在打造新一代煤电示范工程中,常州二期项目以系统性举措筑牢清洁生产根基,持续强化环保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发展,实现了排放更清洁、环境更友好,机组更安全、操控更智能,调节更快速、运行更高效的“六更目标”。该项目构建全链条污染物防控体系,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显著低于国家标准,并通过脱硫废水耦合处理技术实现全厂污水零排放。该项目机组关键部件采用高规格抗疲劳材料,同时构建设备健康评估系统,可提前识别90%以上潜在故障,机组可用性达99.99%;布置自主决策APS(自启停系统)与智能预测AGC控制,实现15%—100%负荷区间“无人干预自动巡航”,日常操作量减少90%,大幅降低操作风险;融合数字孪生与工业互联网技术,构建故障预警—诊断—健康评估一体化智能平台,大幅提高设备可靠性。
常州电厂二期项目创新探索“一心两脉”综合能源模式,配套建设供热、污泥耦合掺烧、飞灰分选、中水回用、LNG冷能应用等项目,推动火电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我们早已不是单纯的发电企业,更像城市的‘能源枢纽’。”常州电厂党委书记、董事长左克祥说。这种“一心两脉”的模式,让电厂深度参与到城市代谢过程中——每年消化15万吨污泥、循环利用800万吨LNG冷却水,为常州节省320万立方米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