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5 19:45:50 股吧网页版
应收款营收占比高达69.5%:海辰储能专利争议
来源:财中社

  9月中旬,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辰储能”)已逼近港股IPO(首次公开募股)申报失效日。

  在全球储能行业狂飙突进的浪潮中,海辰储能以其惊人的专利数量与出货量增速成为焦点。

  据海辰储能招股书披露,截至2024年12月,其全球专利申请量突破3900项,与仅4.1%的研发费用率形成巨大反差,引发市场对其专利质量与技术独立性的质疑。

  专利数量与研发投入“失衡”

  海辰储能成立于2019年,短短六年内跻身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二,年复合增长率达167%。

  但其2024年研发费用率仅为4.1%,低于宁德时代(300750)的5.14%、比亚迪(002594)的6.97%及亿纬锂能(300014)的6.3%。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过去三年累计管理费用达21.53亿元,而研发投入仅12.12亿元——管理费用近乎研发投入的两倍,这与技术驱动型企业的常规资源配置逻辑相悖。

  尽管专利数量庞大,但海辰储能未详细披露专利结构(如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占比)及海外授权情况。

  有业内人士指出,发明专利审核周期通常需2-5年,而公司成立不足六年,低研发投入下如何高效积累大量专利?其董事长吴祖钰亦在公开信中承认发明专利流程复杂、耗时漫长。

  在此之下,专利争议的核心自然指向技术来源的合规性。海辰储能多名高管曾任职于宁德时代,包括创始人吴祖钰、总裁办主任冯登科等。

  2025年6月,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海辰储能及吴祖钰等8名被告,指控其通过挖角技术团队、复制专利技术,导致双方电芯产品参数高度重叠,并索赔1.5亿元。

  更严峻的是,2025年7月,冯登科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宁德市警方批捕。宁德时代指控其在2017年离职后通过供应商窃取复合集流体技术并转移至海辰储能。若商业窃密坐实,海辰储能的IPO可能因“内控缺陷、信披及董事诚信问题”被港交所叫停。

  就此,8月4日,海辰储能正式针对近期一系列公司相关信息发布声明,称“复合集流体技术”经专业第三方鉴定,为公众知悉,不具秘密性,因此不构成“商业秘密”;且海辰储能未在任何产品上使用过该技术。


  专利商业逻辑与风险

  海辰储能的专利布局被赋予明显的商业意图。

  公司强调储能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中、美、欧、东南亚等20余国,并将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融入产品开发全流程。然而,其专利组合的“防御性”功能面临挑战:低研发投入下,专利质量如何支撑技术壁垒,而审核宽松、周期短的实用新型专利占比过高恐稀释整体含金量。


  此外,2024年,公司海外市场占比达28.6%,且海外毛利率高达42.3%、国内仅8.1%,这意味着知识产权风险可能直接冲击其盈利根基。欧美市场对专利合规要求严格,若核心专利被认定侵权,将面临禁售、高额赔偿及客户流失风险。

  专利争议背后,海辰储能的财务数据同样暗藏风险。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的2.23亿元激增至2024年的83.1亿元,营收占比高达69.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30天延长至186天,显示回款能力不足。

  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达73.1%,银行借款余额99.83亿元,而42.94亿元账面现金中受限部分达23.21亿元。2024年净利润2.88亿元中,政府补助贡献4.14亿元,扣除后主营业务实际亏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