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5 23:21:31 股吧网页版
河南:到2027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
来源:界面新闻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范围实现从单点突破向综合集成跃升,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和创新应用示范区。

  河南省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

  (2025—2027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和应用跨越式发展,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遵循产业转型、企业改造、园区提升、产品创新、生态优化、底座构建六大工作路径,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重要支撑。

  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范围实现从单点突破向综合集成跃升,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和创新应用示范区。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二、主要任务

  (一)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全方位转型。围绕“7+28+N”产业链群编制数字化转型“一图四清单”(场景图谱,数据要素、知识模型、工具软件、人才技能要素清单),分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

  1.新型材料产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成分—结构—性能”高精度预测模型,实现材料性能逆向设计,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建设覆盖熔炼、轧制、退火等环节的智能工艺模型库,依托大模型动态调整工艺条件,提升加工精度和节能降耗水平。运用机器视觉技术检测材料裂纹、夹杂等表面缺陷和气孔、缩松等内部缺陷,提高产品质量。

  2.新能源汽车产业。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加强反应机理、关键材料、系统设计、制备工艺等技术攻关,发展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建设柔性智能制造单元,发展模块化生产方式,实现多车型混流生产。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升级,加快大模型在感知、规划和控制等环节深度赋能,突破高阶自动驾驶技术。

  3.电子信息产业。运用人工智能算法提升生产、检测环节精度和效率,实现设备预测性维护和质量控制。开展集成电路虚拟制造,降低对“设计—流片—测试”传统研发模式依赖度,创新生产流程和模式。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产品模块库、设计知识库和配置规则库,灵活选择处理器、内存、存储和网络等产品模块,实现产品快速迭代。

  4.先进装备产业。支持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慧设备智能化辅助设计,发展远程运维和大规模定制新模式,实现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工业互联新型装备,提升重大技术装备成套研发能力。运用大模型融合各类生产和环境数据,提升装备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环境智能感知和动态响应。

  5.现代医药产业。加快大模型在药物智能筛选、临床试验设计与分析、药物合成工艺优化等领域应用,提升药品研发生产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打通生物学数据、医疗健康数据壁垒,加强中医药大模型构建和训练,攻克中药产品一致性难题。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诊断检测、脑机混合、肢体智能康复等领域应用,提高医疗器械特异性和灵敏度。

  6.现代食品产业。将大模型、机器视觉、虚拟仿真等技术应用于生产制造全过程,实现产品质量视觉自动检测、食材全流程追溯。运用物联网技术、深度学习算法部署仓储物流大模型,实现运输路线优化和仓储智能调配。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食品工艺、品质形成和衰减机制、风味强化等研究,加快产品品质升级。

  7.现代轻纺产业。运用大模型模拟材料结构、预测材料性能,提升产品功能性和耐用性。运用扩展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发展沉浸式设计,推广大规模场景化定制解决方案,实现产品高效交付。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趋势预测、消费研究等领域应用,发展精准营销、多语种智能客服、市场精准洞察等服务,拓展国内外市场。

  (二)人工智能赋能企业全流程优化。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仓储物流、销售服务和安全生产为重点,深化人工智能在企业全流程应用,建设智能应用场景、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研发设计智能化。聚焦产品从概念到生产快速转化,运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发展协同研发设计,将大模型与数字设计工具结合,对产品性能、寿命进行模拟和优化。构建仿真模型数据集,发展创成式设计、实时仿真等应用。

  2.生产制造智能化。以智能生产调度、智能检测、预测性维护等为重点,推动大模型与工业软件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排程排产、缺陷检测等新模式,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基于实时生产数据开展节能降耗实践,提升绿色生产水平。

  3.经营管理智能化。以透明管理为重点,运用人工智能优化财务管控流程,实现业务活动资金及时响应。开展库存状况、供应链能力等预测分析,提高资金周转效率。运用大模型对业务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发展商业智能。

  4.仓储物流智能化。以智能仓储管理和运输决策为重点,部署自动导引车、协作机器人、无人机等系统,提升高强度重复作业效率。建立供应链智能模型,实现精准配送和准时交付。运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物流路径,降低燃油与时间成本。

  5.销售服务智能化。聚焦产品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全流程,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市场趋势和行业偏好,通过个性化推荐和内容精准投放满足客户需求。发展数字人、商品三维模型等应用,提供实时咨询和产品定制服务。建立人工智能售后服务系统,快速响应并解决客户问题。

  6.安全生产智能化。以隐患分析、实时监测和应急管理为重点,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开展生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生产环境,实现安全隐患量化评估和科学预防。运用数字孪生、混合现实等技术开展事故仿真与预案推演,实现智能推演和智能决策。

  (三)人工智能赋能园区精细化管理。运用人工智能助力园区节能减排动态优化、安全生产智能监管、管理服务快速响应和产业链精准招商,打造高标准数字园区,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

  1.节能减排动态优化。推进人工智能与企业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等融合,提高能源和资源使用效率,建设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工业园区。实行碳排放预算管理,实现碳排放来源追踪、碳排放趋势分析、超排放预警。

  2.安全监管协同高效。运用人工智能融合多源数据,实现人员行为、设备运行、污染源等全天候监测和预警。建设行为规范智能监管、设备与环境异常预警、智能巡检与应急管理等场景,构建“事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追溯”闭环管理流程。

  3.管理服务快速响应。建立智能服务系统,适配推送税收优惠、资金申报、人才补贴等政策,精准对接设备租赁、投融资等信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智能安防、设施管理、环境监测等数据实时共享和业务协同处理,提升园区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能力。

  4.产业链精准招商。建立智慧招商系统,实现动态监测产业链趋势、智能筛选目标企业和精准匹配资源,提升招商效率和质量。运用大模型构建企业画像,优化选址和招商方案,快速匹配土地、用电、用水等要素资源,加快项目落地达产。

  (四)发展智能装备和产品。围绕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终端、智能软件服务等领域,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多元化产品创新,提升人工智能产业供给能力。

  1.壮大智能装备。加快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做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整机,发展智能农机、智能矿山、智慧电气、智能网联车、智能无人机等装备,推动优势领域高端化提升。开发具身智能算法库、动作库、知识库,建设异构机器人训练场,加快具身智能机器人迭代演进。

  2.突破人工智能终端。加快高端芯片研发,做强人工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大模型一体机等整机。围绕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环保、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需求,发展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等高端元器件和人工智能视听终端、医养终端、车载终端、工业级人工智能终端,支持终端产品与大模型融合创新,探索全新产品形态。

  3.发展智能软件服务。加强首版次软件研发,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等工业软件和人工智能服务器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抢抓大模型开源机遇,开发仿真模拟、质量分析、检验检测等垂直模型,推广“模型即服务”。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打造“平台+智能体”。

  (五)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围绕企业培育、技术创新、资本赋能、公共服务等领域,引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1.梯度培育优势企业。精准招引人工智能知名企业、上市企业,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全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深耕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政策引导,提供全周期服务,打造科技型初创企业群体。

  2.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对接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河南分中心或基地,加强省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建设,推动创新载体与企业对接合作。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攻关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健全投融资体系。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推进技术成果转化。探索开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数转贷)等政策性金融信贷产品。建立“募、投、管、退”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人工智能企业上市融资。

  4.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商,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推动技术攻关、场景建设、供需匹配。打造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孵化、检验检测、市场推广、人才引进、专业培训等全流程服务。

  (六)夯实人工智能赋能底座。围绕算力和网络设施、数据资源、大模型、标准和开源体系、安全保障等领域,强化要素供给,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夯实基础。

  1.完善算力和网络设施。深度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等建设,推进区域算力资源调度和协同。支持企业打造5G全连接工厂,争创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加快二级节点建设和应用推广。

  2.开发数据资源。落实《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标准,建设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推动产业链数据资源汇集和共享。支持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建设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专区,开发公共数据集。支持各地建设数据标注基地,建立标准化标注体系。

  3.打造工业大模型。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食品、现代医药、现代轻纺、煤炭等8个重点行业和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产品服务、仓储物流、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7个关键环节,打造“8×7”工业大模型矩阵。构建公共支撑底座,推动大模型集约建设和资源精准匹配。

  4.健全标准和开源体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国家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人工智能开源生态,支持高水平开源项目在制造业领域推广应用。探索建设人工智能软硬件适配中心,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5.强化人工智能安全保障。落实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伦理治理要求,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促进行业自律和监管协同。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开展企业数据识别备案、分级保护和安全风险评估。

  三、保障措施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要完善推进机制,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取得实效。省直有关部门要建立协调联动推进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动本行动方案实施。统筹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技术创新、装备产品、应用场景等。打造数字领航企业、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等标杆,推动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复制推广。深化与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对接交流,推动人工智能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组织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创新大赛等活动,建立多层次交流合作体系。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