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业内独家获悉,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发布通知称,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证券分技术委员会(简称证标委)近期启动《上市公司公告电子化规范》金融行业标准实施效果评估申报工作,各券商可结合实际情况自愿参与申报。
此次评估范围主要覆盖《上市公司公告电子化规范》标准的主要适用对象——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商和证券服务机构。评估工作设有一系列具体指标,主要考察公告内容、技术文件和业务运行的规范性、标准实施的系统化以及推广宣传情况等。
评估体系涵盖五项一级指标
记者从券商处了解到,申报单位须于9月30日前向证标委报送自评材料。评估体系包含五项一级指标,包括公告内容的规范性、技术文件的规范性、标准实施的系统化、业务运行的规范性以及推广宣传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各申报单位需向证标委提交详细的自评估报告。报告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总体情况、公告文件规范性情况、系统及流程的运行保障水平、标准推广应用情况。
其中,系统及流程的运行保障水平评估主要聚焦标准实施的系统化和业务运行的规范化。申报单位需从应用形式方面说明公告电子化标准应用的便利性,说明该机构采用何种形式开展公告电子化系统建设,推动了公告电子化相关业务应用,如建设了自动化公告编制系统等。
此外,还需从业务应用的广泛性方面说明电子化公告及数据的系统化应用情况,包括系统服务机构内各部门、监管机构、市场投资者的主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和已产生的业务效能。
从流程制度方面,申报单位应说明为保障公告文件或数据标准可用,已建立的公告编制、复核、披露或加工处理的完整流程,以及相关制度流程中如何包含电子化标准贯标的内容,以确保披露公告符合标准要求。
从制度执行方面,需说明上述流程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是否设立了相关专业岗位或指派专人保障标准实施的运行合规。
标准推广应用情况主要聚焦各参评机构对《上市公司公告电子化规范》标准的学习了解情况、参与制定信息披露电子化标准的情况、以及推广应用该标准的情况。
关注实际应用效能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此次评估工作旨在从实践层面检验2023年修订发布的相关金融行业标准的落地成效,具有显著的战略前瞻性和行业引导价值。评估聚焦实施效果,体现了监管层对标准实际应用效能的重视,为后续标准迭代和监管政策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2023年10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公告电子化规范》等9项金融行业标准。《上市公司公告电子化规范》金融行业系列标准是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金融行业标准的修订。证监会表示,修订标准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标准化程度,提高相关文件披露内容的规范性、准确性、统一性与及时性,有助于实现行业内及与其他行业间的信息共享。
在业内人士看来,《规范》的发布对资本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显著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规范》为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法定义务提供了明确指引,支持其更规范、高效地完成信息披露,从而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整体运行规范和信息透明度。
二是推动监管智能化转型。依托标准化披露数据,监管机构能够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构建起更加精准和高效的监管工具,不仅提升了风险识别与市场监测能力,也进一步促进了证券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切实契合投资者需求。通过将信息披露内容规范化、结构化和数据化,提升了信息的生成、获取与应用效率。投资者能够更快速、便捷地获取并理解上市公司信息,为其投资决策提供充分、有效的依据,进而提升个人财富管理的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