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6 01:02:51 股吧网页版
下一代核能钍基熔盐堆开拓者、核物理学家徐洪杰逝世,享年70岁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9月15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下称上海应物所)获悉,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同步辐射物理学家徐洪杰因病于9月14日上午在上海逝世,享年70岁。徐洪杰曾任上海应物所所长、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总经理,还是下一代核能钍基熔盐堆先进核能系统的开拓者。

  “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从追赶开始,最终一定要走到超越。我们中国人不能一直跟在别人后面。”今年4月,徐洪杰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第十一期“报国讲坛”上说道。从1995年投身上海光源建设,到2009年受命转向钍基熔盐堆研发,徐洪杰的科研生涯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我们要以全球的眼光来看自己到底做得怎么样,我们追赶的目标一定是真正的世界最好水平,这样才能超越。”

  他曾说,科技人员一辈子能干一件大事,干成一件大事是幸运的。正是15年的专注,建成了上海第一个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16年拓荒,建成了迄今世界唯一运行的钍基熔盐堆。

  “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应义不容辞。”

  1995年,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决定共同建设上海光源,这个重任当时就落在上海应物所(时称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所)。“5年,不做其他研究,专心建设光源。”时任常务副所长的徐洪杰一干就是15年,创造了52个月建成上海光源的世界纪录,培养出300多人的科研队伍。

  钍基熔盐堆是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六种候选堆型之一,以钍作为燃料、熔盐同时作为燃料载体和冷却剂,具有固有安全性高、核废料少、资源丰富等多重优势。我国钍资源储量丰富,远超铀资源。发展钍基核能技术,对实现能源自主可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熔盐堆研发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曾在1965年建成液态燃料熔盐实验堆,但由于彼时“冷战”的考虑,美国熔盐堆研发中止。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也曾选择钍基熔盐堆作为发展民用核能的起点,但限于当时的科技、工业和经济水平,后转为压水堆,也就是秦山一期工程。

  2009年上海光源建成之际,徐洪杰受命“转身”,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下,重启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研发。

  徐洪杰曾以龟兔赛跑的故事比喻这场全球能源科技竞争。“兔子总有犯错、偷懒的时候,这就是乌龟跑赢的机会。”徐洪杰坦言,美国在核技术领域的积累相当深厚,但中国只要锚定目标,就一定可以找到赶超的机会,钍基熔盐堆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2011年,中科院围绕国家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需求,部署启动了首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计划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国际上首先实现钍基熔盐堆的应用,同时建立钍基熔盐堆产业链和相应的科技队伍。2017年4月,甘肃省武威市与中科院签订了在该市民勤县建设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220亿元。2018年9月,该项目开工建设。

  据澎湃新闻梳理,2023年10月11日11点08分,由上海应物所自主研发的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实现临界反应;2024年6月17日10点12分,首次达到满功率运行;2024年10月,完成世界上首次熔盐堆加钍实验,成为国际上唯一实现满功率运行且完成堆内钍铀转换的熔盐堆。

  这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研发领域走在世界最前列,也意味着中国拥有了全球独一无二的钍基熔盐堆综合研究平台。

  目前,中国的钍基熔盐堆研究进展已处于国际前列。按照中科院应物所多年前的规划,目标到2030年左右全面实现掌握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的相关科学与技术,基本完成工业示范堆建设和基于钍基熔盐堆的低碳新能源示范装置建设,开展熔盐堆的商业化推广;到2040年左右建成首座百吨级钍基乏燃料盐干法批处理示范装置和在线部分分离固态裂变产物示范装置,基本实现钍铀燃料循环。

  参照目前的进展,虽有四年左右的迟滞,但中国仍是钍基熔盐堆技术商业化的引领者。

  “我们正与国内工业界开展紧密合作,加快推动钍基熔盐堆的工业示范和应用。由于很多关键材料和技术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可以直接产业化,形成供应链。”徐洪杰在前述4月举行的内部论坛上曾介绍,在甘肃武威的茫茫戈壁荒漠中,科研团队不发论文,也不申请任何奖项,埋头八年多,建设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

  澎湃新闻注意到,继实验堆之后,钍基熔盐堆研究堆即将上马: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去年披露的《小型模块化钍基熔盐堆研究设施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显示,拟在甘肃省武威市建设十兆瓦电功率(10MWe)小型模块化钍基熔盐堆(设计最大热功率60MWt),按照2025年年内破土动工、2030年首次临界并满功率运行为目标推进工作。

  研究堆的意义,在于通过系统集成及验证,为大型商业堆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数据及经验。有了研究堆和示范堆,钍基熔盐堆才具备在更多省份落成的基础。

  业内有观点认为,基于当前的技术进展,钍基熔盐堆的实现难度和技术瓶颈都比所有人心目中的终极能源——核聚变要小很多。尽管全球科学家已投入数十年研究,可控核聚变发电的商业化应用可能仍需等到2050年前后。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