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北京报道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经济数据。
8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投资等数据均呈现边际走弱的态势,经济运行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不过,随着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效果显现,以及受暑期消费带动,8月核心CPI、PPI等数据出现一些积极变化。面对外部不利挑战,8月我国出口整体依然维持相当韧性。
展望未来,考虑到9月份以后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面临去年的高基数,以及外贸形势面临一定不确定因素,稳增长政策有望加快推出。从近期中央部门释放的信号来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加快设立投放、将推出务实举措来促进民间投资、将进一步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等。
内需表现偏弱
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月度最低增速。8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为5.6%,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8月生产端数据边际走弱,跟消费、投资、出口有所走弱密切相关。今年整体延续“供给强、需求弱”的态势,即便生产端数据有所走弱,但同比增速依然维持在5%以上。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8月重点商品销售依然实现较高增长,但是增速较今年前些时候有所回落。8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8.6%、14.3%、14.2%、7.3%。需要指出的是,8月部分升级消费品类增速有所回升,比如8月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1%,带动1-8月份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回升至3.3%。
从累计增速来看,1-8月份消费运行整体平稳。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1-8月份服务零售额增长5.1%,市场销售呈现持续扩大态势。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8月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耐用消费品的提振作用出现边际减弱。通讯器材、家电音像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由7月的14.9%、28.7%,回落至8月的7.3%、14.3%。不过,8月部分消费品类增速有所加快,可能是股市持续上涨,产生了财富效应,对部分消费有所提振。
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0.5%;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三大领域投资增速均有所回落,1-8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5.1%,较1-7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0%,增速较1-7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9%,较1-7月份降幅扩大0.9个百分点。
8月上旬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陆续放宽房地产限购政策,旨在更好地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价格是主要的拖累因素,另外,制造业经营主体对贸易摩擦背景下的中长期不确定性产生担忧,“反内卷”指引也带动部分领域资本支出放缓。当然,当前房地产链条资本支出慢于经济修复,后续稳楼市的政策有望提速,尤其是需求端政策有望加码,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放宽一线城市限购,另一方面应加速推进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等。
8月出口增速整体维持相当韧性。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其中,8月出口增长4.8%,进口增长1.7%。1-8月累计来看,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其中,1-8月出口增长6.9%,进口下降1.2%。
远东资信研究院副院长张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8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金额同比增长4.4%,虽然相较上月走低了2.8个百分点,但是考虑到较高的出口基数,出口规模的增长依然较大。当前,我国出口正在经历明显的国别调整,对美出口下行的缺口,在由东盟和欧盟填补。东盟的制造业水平在2019年以来得到了较大提升,利好我国装备类、机电类产品的出口,短期来看我国出口韧性可能要超出预期。
稳增长政策有望加快推出
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为全年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打下良好基础。面对当前经济有所走弱的态势,中央部门释放信号将加快推出稳增长政策。
9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会议指出,要聚焦企业关切的突出问题,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实施一批务实举措,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破除限制民间投资的各种隐性壁垒,加强创新支撑和融资支持,完善服务体系,让民营企业敢投资、有回报。
9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报告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清理限制性措施,出台扩大服务消费若干措施。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优化机制拓展投资增量,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稳妥有序推进雅下水电工程、三峡水运新通道、沿江高铁、重大核电项目建设。实施好育儿补贴制度。适应需求变化,更多“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9月7日,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9月将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统筹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优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表示,8月份PPI同比降幅明显收窄,背后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市场竞争秩序得到优化、新兴行业需求带动增强、提振消费政策拉动效果显现等。但也要看到,当前PPI仍处在下降区间,不利于工业企业经营改善。下阶段,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企业竞争秩序,促进工业品价格合理回升。
张林表示,8月经济运行中的亮点依然集中在三大领域:装备制造相关的生产、以旧换新相关的消费、高技术制造相关的投资。预计三季度GDP增速较二季度会有所下调,这放大了三季度出台增量政策稳增长的必要性。目前来看,压制消费增长的原因比较清晰,就是房地产下行拖累居民资产负债表,居民仍在去杠杆的进程中。因此,短期来看,要尽快稳住房地产市场,当前稳楼市政策还需继续发力,可以考虑进一步降低存量房贷利率。
罗志恒表示,8月经济承压主要是前期支撑因素有所回落,包括“抢出口”,以及宏观政策靠前发力,这些支撑因素都有一定“透支效应”,当前支撑效应有所减弱。当然,8月经济也有一些积极因素,包括核心CPI回升,反映供求关系改善;股市带来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有所提振等。当前宏观政策应该大力提振消费,关键要解决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的问题,可以加大国资收益上缴财政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打消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同时扩大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减轻居民刚性支出压力;还可以鼓励上市公司增加分红,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等。稳楼市政策也可以进一步加力,可以探索在中央层面设立“房地产稳定基金”,高度重视并有效化解房地产企业流动性风险,进一步放宽一线城市住房限购政策、继续引导5年期LPR下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