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郑康喜广州报道 今年2月18日,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的科学难题提供了新突破口。
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科研团队负责人,年仅35岁。“完成这项成果的团队都是‘90后’带着年轻学生完成的,平均年龄仅28岁。”9月15日,在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七场专题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向大家讲述了一个重大成果突破背后的人才故事。
陈卓昱从小酷爱物理,曾经以广东省高中物理竞赛第一名保送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2022年,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引进陈卓昱至南方科技大学。在这里仅三年,陈卓昱就带团队取得重要突破。
作为广东新型大学的代表,南方科技大学建校仅12年即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截至目前,南科大共有3个ESI全球前1‰学科,17个ESI全球前1%学科。
“南方科技大学实现非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深层动力,就来源于‘人才强校’战略。”薛其坤介绍,“我们的人才队伍已基本形成结构科学、活力充沛的‘金字塔’型发展共同体,呈现出老中青三代科学家‘传帮带’的良好局面,创新氛围浓厚、成果不断涌现。”
此次专题会上,薛其坤也分享了南方科技大学的人才培育模式。首先是从“引”到“育”,掌握人才攻坚战的主动权。
例如,学校通过在国际顶尖期刊网站投放招聘启事、举办国际学术论坛、开展海外招聘会专场等方式引才,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以才引才”模式。同时,大力推进建设量子功能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自由电子激光综合粒子设施、材料基因组等大科学装置,搭建助力科技人才快速成长的舞台,便成为南方科技大学人才培育的一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