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启动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并发布金融业“为民办实事”举措范例、年度受欢迎的金融教育作品等。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付万军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下一阶段,金融监管总局将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金融宣教再往前端走一些、离消费者更近一些,逐步构建起消费场景全覆盖、传播渠道全覆盖、受众群体全覆盖的宣传教育格局。
本次活动以“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围绕“为民办实事,提升服务水平;规范营销行为,强化适当性管理;抵制非法中介,维护金融秩序;防范电信诈骗,保护财产安全”等四方面,汇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社会媒体等多方力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分人群、有侧重的金融教育宣传。
金融监管总局将强化行为监管,在压实金融机构消保责任上持续用力。
付万军介绍:一是健全适当性管理机制,督促金融机构全面落实《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坚持“了解产品”和“了解客户”的经营理念,着力解决金融产品和金融消费者的适配问题;二是健全营销管理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加强营销行为管理,突出为民服务导向,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原则,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帮助消费者充分知悉产品和服务信息;三是健全纠纷化解机制,指导金融机构从维护消费者长远利益出发,形成接诉处理、多元化解到溯源整治的全链条纠纷解决流程。
据了解,金融教育宣传周将通过为期一周的活动,向群众集中解读金融助力提振消费、服务保障民生的政策和举措。“将落实好金融提振消费的政策措施,与有关部门共同推进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试点等工作;鼓励金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融入居民生活场景,为消费者开发更多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付万军表示。
活动期间,金融管理部门将同步组织开展“风险提示送上门”行动,制作通俗易懂的金融风险提示内容、发布金融领域违法违规警示案例,借助社区“网格化”管理等方式,将金融知识和防非反诈常识送至千家万户,充分发挥金融教育预防性保护作用,帮助群众明辨风险、远离侵害、维护合法权益。
付万军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在净化金融市场生态上持续用力,包括:深化强监管严监管,对扰乱市场公平秩序、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让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落地生根;严密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新变种、新花样,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加大金融领域黑灰产乱象治理力度,对扰乱行业秩序的“职业背债”、非法代理退保等乱象开展综合整治,在全社会形成打击治理的舆论氛围和震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