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近日,中基协发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截至2025年7月末,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已达35.08万亿元,彰显行业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正值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季”收官,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的上半年经营情况通过其股东披露的中期报告陆续曝光。
随着市场持续回暖,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延续强劲发展态势,展现出出色的盈利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在已披露上半年经营数据的公募基金公司中,至少有66家,其中57家上半年实现盈利;这57家公司里,25家净利润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银行系公募在其中占据不小比例。
上海银行旗下的上银基金在此次披露中表现尤为亮眼。根据上海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银基金总资产达21.06亿元,同比增长15.65%;净资产18.31亿元,同比增长17.52%;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0.79%——这一净利润增速在已披露数据的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靠前,在银行系公募中位列第二。
盈利水平的快速提升,离不开管理规模的稳步攀升。截至2025年6月末,上银基金总资产管理规模升至2727亿元,其中公募资产管理规模达2506亿元,同比增长13%;非货币公募管理规模亦增长至1763亿元,同比增长10%。
业绩表现方面,上银基金投研团队基于对宏观政策、市场基本面及资金面的深度研判,上半年重点布局科技创新、政策受益板块及优质红利资产三大主线,推动产品业绩显著提升。据国泰海通证券,上银基金股票投资能力荣获五年期、三年期双五星评级;权益类基金近两年绝对收益分类评分排名高居行业TOP6(6/160),固收类基金近两年绝对收益分类评分排名行业TOP10(10/163),纯债类基金近两年绝对收益排名TOP10(10/139)。
当前,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不断推进深化、投资者需求日益多元,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如何拓展投研广度与深度、提升长期投资能力、推动产品更好适配客户多元需求,已成为机构实现突围的关键。
自成立以来,上银基金立足公募本源,坚守“投资者利益至上”原则,深化“平台化产品中心”与“一体化投研中心”建设,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精品基金公司。公司紧密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构建多样化、标准化产品库,产品谱系已全面覆盖固定收益、主动权益、指数量化、FOF及海外投资等主流业务领域,力争成为满足投资者需求的“解决方案服务商”与“优质投资工具提供商”。
投资策略层面,上银基金权益团队持续强化“以产品为中心的小团队作战”模式,细化产品标签管理颗粒度,确保投资风格清晰、稳定且一致;固收团队则不断完善涵盖国内外宏观利率、信用债、转债及多元资产的精细化研究框架,助推研究成果向投资实效转化。
具体产品线布局上,上银基金紧扣国家战略导向与实体经济需求,推进权益与固收业务协同发展。权益板块坚持“价值”与“成长”双轨并行:价值系列坚守长期主义,深度挖掘高股息、产业升级等领域的结构性机会,专注企业内在价值,同时进一步拓展符合时代趋势的新消费领域;成长系列聚焦前沿科技、新兴赛道,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未来将高度重视对科技产业的系统化追踪研判,拓展对智能终端等关键细分赛道的覆盖与研究。
固收板块搭建三层策略体系:以货币基金、中短债基金作为资产配置“压舱石”;通过“固收+”策略力求增厚组合收益;运用多元资产策略把握跨市场投资机会,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资产配置选择。未来,公司还将重点完善风险收益特征梯次分明的“固收+”产品矩阵,更好适配低利率环境下零售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
2025年以来,上银基金在权益类产品端已先后布局上银先进制造混合发起式、上银资源精选混合发起式等多只主题产品,覆盖制造业升级、资源战略等维度;发行的上银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产品,致力于挖掘高现金流企业的长期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紧扣市场节奏,提前布局上银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发起式、上银创业板50指数发起式、上银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发起式等硬核科技指数产品,精准把握了今年硬科技板块的上涨行情。
固收类产品方面,公司发行了上银慧景利60天滚动持有债券型基金,力争在低利率环境下为投资者提供闲钱理财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