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记者袁秀丽)当下,商业地产面临空置率走高、租金承压等挑战。在9月13日举办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七届中国商业地产品牌价值论坛上,与会专家呼吁,行业需跳出同质化竞争,在科技赋能、绿色低碳等新机遇下推动真正转型升级。
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唐永宏在致辞中指出,商业地产作为连接商业活动与城市空间的关键载体,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城市的经济活力、消费能力和功能完善程度,从大型购物中心、高端写字楼到特色商业街区、产业园区配套商业,不同形态的商业地产项目在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经营和办公空间,成为推动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据唐永宏介绍,目前北京全市写字楼总面积已经接近2300万平方米,其中甲级写字楼面积达到1288万平方米,同时北京市拥有各类产业园区共640余个,总建筑面积达到5400万平方米。
对于当下的市场情况,全联房地产商会写字楼分会执行会长刘凯表示,2025年中国商业地产市场经历多重挑战,商办用地、投资和新开工持续下降。租售需求偏弱,空置率走高,租金售价维持低位,“以价换量”仍是市场主要特征。多家研究机构数据表明,商业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市场信心仍在修复,供求关系尚待改善。促进市场止跌回稳,仍需市场参与各方共同努力。
刘凯认为,目前中国商业地产市场正站在“内卷”与“进化”的十字路口。向左,是继续用价格战、渠道战、装修战把所有企业拖进困境;向右,是用品牌、科技、绿色把行业重新做一遍。
从长远来看,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战略,同时新型城镇化仍在持续推进,因此商业地产行业仍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我国商业地产市场出现诸多行业性、结构性与趋势性变化。例如,以数字经济与商业地产的融合创新为内生动力:一方面,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6G通信等数字经济崛起的背景下,商业地产企业不断加大对科技运营的投入;另一方面,科技企业、人工智能也在不断寻求与商业地产结合的场景融合和落地方案。
论坛期间,全联房地产商会写字楼分会、商业办公标准化委员会举行了“商业办公建筑综合评价标准(修订版)”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