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欧美日等国企业纷纷出售家电业务,海尔美的等本土家电巨头努力构建第二赛道之际,近年来,从乐视、小米到追觅,这些新军为何仍看好家电,甚至还要“大干一场”?
贺扬撰写
早在10多年前,家电便被认为是成熟行业,机会早就夕阳化了!特别是,以松下、飞利浦、惠而浦、日立、东芝为代表的欧美日家电巨头们,相继启动了家电业务的清理;同期,虽然海尔、美的为代表的中国家电巨头驰骋全球市场,但也在家电之外加速构建第二业务赛道和发展引擎,包括工业互联网、健康医疗、新能源、智慧交通等等。
但是中国家电行业,仍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后来者们,不断跨界布局、加码拓展、拼命抢夺。早在2013年,视频网站起家的乐视,进军大屏电视行业,并以“硬件免费、内容收费”的新商业模式,在彩电行业迅速搅动一起“春潮”,带动了包括小米、暴风、PPTV、风行、微鲸等一大批互联网电视品牌的兴起,并倒逼海信、TCL、创维、康佳等传统彩电企业,纷纷推出各自的互联网电视新品牌。
虽然乐视大屏电视凭借创新的商业模式,在彩电市场上野蛮生长、快速突破,当年风头甚至远超如今风靡年轻用户的小米电视。但是,受到公司整体多元化引发的经营业绩暴雷拖累,导致其电视业务陷入泥潭,也未能继续向家电行业的白电、厨电、生活电器等品类继续扩张,成为进军行业的“失败案例”。
这是乐观的遗憾,也是很多家电企业的幸事。只不过,乐视在家电行业的未竟梦想,最终却由小米一一实现了。在与乐视同一年2013年进军电视行业的小米,直到2018年才推出第一台空调,但是在这5年期间,小米已经借助生态链企业和资源,实现了对生活电器、净水电器、清洁电器等业务的全线拓展。最终,才相继进军品牌集中度和竞争门槛更高的空调、冰箱、洗衣机三大白电领域。
如今,在中国家电产业,基于“人、车、家”生态的小米,不只是成为海尔、美的、海信、格力们最大的对手,同时其野心早就不满足于跟随市场的竞争,希望通过一定规模基础的用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培养,最终将家电不再作为单一的硬件设备定位,需要考虑产品的专业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等因素,而是直接将家电当作小米米家生态一个个模块,只要能融入米家系统就可以了。
可以看到,当前小米在家电业,不只是要抢夺原本属于专业家电企业的市场和用户,还希望通过生态平台和粉丝效应,摧毁专业家电企业经过30年、50年积累并建立起来的产业边界、门槛和市场秩序,让家电变成一个个家庭场景的模块方案,具备较高性价比、一定颜值,能在生态平台上与其它设备互联互通即可。产品之外的品牌溢价、技术门槛和用户认知等,都要被打破。事实上,这些年来小米在家电产业供应链、产业链和生态的整合能力,还是非常优秀的。
就在小米的家电版图不断扩大之际,从扫地机器人、吸尘器、洗地机等清洁电器起家的追觅,突然在2025年初官宣,进入大家电行业,并在3月发布了首批家电产品阵容:冰箱、洗衣机、空调、厨电,陆续还有电视机、净水机、热水器等。在如此短的时间,一次性进军家电行业几乎所有的主力品类,追觅速度不只是震惊海尔、美的等专业家电巨头,更是让小米都无法企及。
进入2025年下半年,追觅的空调、冰箱、洗衣机,以及电视、厨电、净水等多品类均已经开启了在一线市场上的招商拓客。透过其已经上市的产品可以看到,整体定位与小米家电追求的性价比不同,而是“品牌定位高端、价格定位中高端”的高举中打策略。按照追觅的逻辑,就是“科技普惠和科技平权”,以最好的科技,最好的价格,让更多用户享受到最好的产品,希望是与小米形成差异化区隔。
在追觅进军大家电之后,又陆续官宣进军汽车、无人机,甚至是天文等领域,这对于一家清洁电器起家的企业来说,跨度之大,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团队能力考验之艰巨,以及对于企业资本、现金流考验之复杂,已经超出了市场上至少九成以上企业的认知。不过,其在进军天文领域之后,对外宣布了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生态。
这是否能支撑追觅的多业务发展,又能否解决外界对于多业务、多领域的“跨界急行军”疑问?家电圈认为,很难,必须要由时间来给出答案。但是,从追觅今年以来在家电行业的动作来看,以及小米过去几年在家电行业的进展来看,再聪明的企业也无法破解时间的束缚,无论是供应商、经销商,或者消费者,对于企业的认知和信任,靠的就是时间积累。
目前还看不清楚,追觅在短时间内迅速跨界家电等领域扩张的逻辑,以及潜在支撑。或许是,追觅创始人坚信,科技创新既然可以改变生活,也可以改变产业,更可以改变世界。最终的答案,只能交给时间,但是在家电圈看来,当前追觅最为重要的事情,是要保证所有业务的可持续性,以及带给产业、合作伙伴和用户的价值与利益,才能实现“共赢与共生”。
这些年来,中国家电持续上演着“老将与新军”的交锋,也持续面临着新旧交替和出局洗牌。在乐视、小米、追觅们一代又一代的新军们,纷纷进军家电行业的背后,除了很多企业看中的家电市场商业机会,家电圈认为,更重要的是两点:一是,家电是家庭的主角,耐用消费品,是构建智慧家庭生态的战略一环,需求量大且战略地位高,而且换新迭代市场稳定;二是,家电是一个营收规模大,现金流转快的类金融行业,通过“上游供应商的账期和下游经销商的预收款”运作,可以为公司其它业务的发展和拓展提供坚定的后盾和资金支持。
无论是当年乐视在家电行业的“昙花一现”,还是小米如今在家电行业的“快速突破”,或者追觅在家电行业的“突飞猛进”,他们对于家电行业的看重、看好,并选择进军,更多还是基于自身的阶段性发展任务和目标。
比如说,小米进军家电,当初应该是希望拿家电补全智慧家庭生态的最后一环,最后在经营中却发现年轻用户对于家电品牌的认知在重构,对于家电在家庭的地位和价值在重构,更重要的是年轻用户的消费观、购买力也在变化,这反而让小米在家电行业找到新的坐标,并产生冲刺家电行业前三的野心。同样,追觅目前已经不满足于家电行业,而是迅速向汽车、天文等领域的拓展。这也说明,这些企业在家电行业的最终野心则是随着业务能力和市场地位的快速提升而改变。
都说,好的产品,可以打动用户;好的服务,可以赢得用户。对于家电行业所有的企业、商家来说,要想赢得市场征服用户,靠的还是时间积累与磨炼,以及持续的投入、持久的付出。不管是因为什么进军家电,又因为什么抛弃家电去寻找新的未来,家电圈认为,企业都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用户负责!
声明:家电圈所有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
原文标题 : 乐视小米追觅们进军家电业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