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6 23:13:00 股吧网页版
每经热评丨贷款100万元中介拿走31万元 贷款中介暴利如何破?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评论员杜恒峰

  据媒体近日报道,王女士去年通过中介办理了100万元贷款,双方最初约定中介仅收取2%的手续费,然而最终她却被收取了31万元费用。检索过往案例不难发现,类似情况并不罕见:贷款中介常以各类话术、多种名目,或是欺骗借款人,或是与借款人合谋,在协助借款人拿到银行贷款后,违规收取高额“服务费”。

  尽管各大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反复声明未与贷款中介开展合作,但贷款中介依旧十分活跃。深究背后原因,这与信贷市场的特殊性密切相关。对银行而言,发放贷款并非单纯看谁愿意承担更高利率,而是首先要确保本金安全——只有借款人具备还本付息的能力,银行才能获得稳定的利息收益。

  通常情况下,具备还本付息能力的借款人,往往不会接受过高的贷款利率。但存在另一类群体:他们因应急需求迫切需要贷款,却不具备银行要求的贷款资质,为了获得资金,他们愿意接受更高的利率。而这部分群体愿意承担的利率与银行正常贷款利率之间的差值,就形成了贷款中介可套利的空间。此外,还有一种情况会给贷款中介可乘之机:当房贷利率大幅高于经营贷利率时,一些中介机构会通过虚构经营贷资质的方式,帮助借款人将房贷转换为经营贷,从中赚取高额费用。

  需要明确的是,银行贷款中介与其他行业的中介存在本质区别。一般中介的核心功能是撮合交易,且这种交易需建立在买卖双方充分掌握必要信息的基础之上;而贷款中介则是利用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甚至人为制造更多信息壁垒来牟取私利,其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

  首先,借款人的借贷成本被大幅抬高,这直接导致其还本付息能力被严重削弱,增加了借款人的还款压力与违约风险;其次,对于将贷款用于投机活动的借款人,高额成本会促使他们参与风险更高的投机行为,进而使银行的呆坏账风险显著上升;最后,正常的贷款需求可能被挤压,导致经济活动的活力降低,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不可否认,信贷市场的固有特点决定了贷款中介这一黑灰产业难以彻底根除,但通过一系列举措,仍能大幅压缩其生存空间。例如,自2024年9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已在山西、四川等五省份启动“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该试点要求银行会同企业填写“贷款明白纸”,由借款企业逐项填报所获贷款需承担的利息及非利息成本,并按照统一方法折算成年化率,以此清晰、真实、全面地展示企业贷款的综合融资成本。

  许多企业在填报过程中才发现,自己此前被贷款中介“忽悠”,部分费用要么完全不存在,要么远超合理标准。这一成功经验同样可推广至个人贷款领域。

  与此同时,针对那些不符合传统贷款资质但具备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的特殊群体,如新市民群体、经济困难大学生家庭等,银行应从普惠金融的角度出发,积极创新贷款产品与服务模式,为他们提供适配的贷款支持,避免他们成为贷款中介围猎的目标。

  此外,对于那些合谋骗取银行贷款的中介机构与借款人,银行除了要严格落实贷前审查责任,全面核查借款人资质与贷款用途,从源头防范风险外,更要在事后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格追责。只有当违法成本超过违法收益时,这类违法行为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