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北京9月16日电(记者张宏)9月16日,在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主办的干磨纸浆进口政策法律问题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常纪文表示,2018年中国政府实施禁止洋垃圾进口令,正值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之时,目的是既防止国外污染对中国进行转嫁,又防止病原体进入中国对人民健康造成危害。这一决策科学、公平、合理,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研讨会现场每经记者张宏摄
禁令实施后,效果很好,对于改善中国的环境质量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人钻起了空子,把发达国家的废纸等洋垃圾送到东南亚国家简单研磨之后不高温蒸煮、不细分拣即出口到中国,如重金属、灰分、危险废物、病原体、放射性等指标超标,这是变相的洋垃圾进口行为,既污染中国环境,又危害我国人民健康,还对合规造纸企业经营造成不公平竞争。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许凤介绍,正规的废纸浆生产需要在液态下进行除渣、筛选等净化工序,再经过浓缩加蒸汽处理(如热分散),高温干燥最终形成废纸浆。经过这些工序生产的再生浆板,纤维含量可达91.5%以上(含水分8%),几乎没有杂质,而且在高温干燥过程中实现了杀菌,符合卫生标准要求。而干磨纸浆生产将废纸原料经由粉碎机粉碎成碎片状,直接打包进口,省略了绝大部分生产流程。
常纪文表示,虽然我国针对再生纸浆出台了国家推荐性标准,但近些年一些媒体报道了进口干磨纸浆的杂质及病原体问题。
他建议生态环境部门与海关部门联合开展调研评估,对问题摸底核实。如是执法监管有漏洞则加强对应的执法监管,如是标准的有关指标有缺失应完善相关指标,并将推荐性标准转为强制性标准,确保既促进符合要求的造纸原料进口,也坚决防止洋垃圾非法变相转嫁到中国。
“带病”的干磨纸浆是否会流入最终产品?
天津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安兴业在活动现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内利用再生纤维造纸的企业对再生纤维有刚性需求,因此会在生产环节通过各种手段去除金属、塑料等杂质,确保成箱板纸、纱管纸、瓦楞原纸等不同档次产品达到各自的出厂合格率,否则将被市场淘汰,不会把安全隐患留在最终产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