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就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印发<电力现货连续运行地区市场建设指引> 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引》)回答记者提问时称,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密切关注电力现货连续运行各地区电力市场建设情况,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动态修订《指引》,不断健全和完善电力市场相关政策,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建设看来,《指引》是全国首个指导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电力市场建设工作的政策文件,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进入常态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对正在开展连续结算试运行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和全国其他地区电力市场的建设方向提供了指引。
当前,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快速推进。山西、广东、山东、甘肃、蒙西、湖北和浙江七个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和八省现货市场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年底前其余省(区、市)现货市场也将陆续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现货市场将基本实现全覆盖,电力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新能源消纳利用、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国家电网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贺静波认为,此次发布的《指引》在总结试点地区现货市场建设经验基础上,廓清我国现阶段电力市场建设的关键问题,对于指导规范下阶段各地电力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提出下一步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重点。二是明确提出市场风险防控和运营能力提升要求。三是明确提出零售市场建设规范目标。
例如,在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指引》优化了现货市场交易机制,支持各地探索新能源全面入市、鼓励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储能等新型主体和用电侧主体“报量报价”参与竞争;明确了辅助服务电力市场建设目标,鼓励各地结合现货市场建设进程和现货市场模式,按需选择辅助服务交易品种、各品种开展次序;设计容量评估机制、鼓励各地建立容量补偿机制,以市场化手段保障系统容量长期充裕。
“总体来看,《指引》明确了电能量、辅助服务、容量补偿的功能定位,完善了交易品种设置,理顺了时序、价格、结算等方面的衔接关系,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容量机制保障充裕性、现货市场价格‘指南针’、辅助服务市场稳定调节器作用,为我国电力市场品种一体化设计作出科学指导,对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能源转型和保障电力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贺静波说。
整体上看,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已进入“深水区”,因此,需要进一步通过制度创新打破省间壁垒和既得利益阻碍。为此,《指引》强调,要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常态化整治不当干预电力市场行为,打破地方保护和省间壁垒,及时发现规范处置各类不当干预行为,为电力市场平稳运行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监管方式创新。
李建设建议,一方面,要遏制不当的市场干预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竞争的电力市场环境,促进省内省外电源公平竞争,进一步扩大市场优化配置电力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应通过监管方式的创新提升监管效能。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电力市场资金流、信息流进行追踪,智能识别潜在的市场操纵风险,提高监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