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6 23:21:41 股吧网页版
一场专题会议背后:透视广东新一轮“人才计划”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广东新一轮“揽才行动”又要开始了。

  9月23日起,“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首批招聘会即将开进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山东等地超40所高校。继年初启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4月北上京沪杭等8城揽才,7月提前实现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目标后,经济大省广东再次启动新一轮大规模人才招聘。

  广东为何频频盯紧人才?最直接的需求来自产业。2025年春节后,广东全省人力资源市场总体求人倍率在1.08以上,监测显示企业2月平均计划招聘人数同比增长14.6%。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前沿产业陆续走上发展风口,人才需求随之变化,广东更亟待找到支撑产业创新的关键人才。

  下一步,广东将如何部署自身的人才战略?迈过14万亿元GDP门槛后,产业结构的持续转型对人才结构转型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低空经济等一批前沿产业的人才缺口集中在哪些领域?新时期青年人才又偏好什么样的就业环境?广东如何把人才留住?

  9月15日,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高素质人才引育专场)在广州举行。在这场会议上,来自低空经济、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十余位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企业代表同场交锋,揭开了经济大省“人才计划”的蓝图一角。

  广东需要什么人才?

  求才,是广东今年以来释放的一个明显信号。

  1月,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具体措施包括,施“扬帆计划”“启航计划”,开展省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等。

  近一个月后,2月5日,广东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部署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随后的3-4月,“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以及“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陆续在广州以及上海、北京、杭州、武汉、西安、长沙、南京、成都等8个重点城市展开。

  8场北上“揽才行动”累计吸引了超过1500家次高校、超14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也让广东在7月中旬,提前实现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目标。

  更进一步看,广东需要什么人?

  从岗位需求看,此前“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北京站就集聚来自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的超300家单位,杭州站提供岗位也主要覆盖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疗等前沿领域。

  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正催生新的用人需求市场。以低空经济为例,全国人大代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虹告诉南方财经记者,广东低空经济产业正迅速发展,2024年底产业规模已达1800亿元,据预测2026年底将突破3000亿元,但目前行业在高端研发人才、高端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等三个方面仍面临较大缺口,人才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产业需求。

  “首先是高端研发人才,比如说整机研发这方面缺口比较大,目前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二类是高端技能人才,比如能够对低空物流飞行进行航线规划,进行一些应急处置、一些优化管理。第三是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又懂法律,又懂经济,也要懂一些技术,懂政策,同时能够懂运营。”周虹表示。

  与此同时,全国人大代表、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宇也向南方财经记者直言,随着企业发展进入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也将持续发生改变,“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它一定是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企业所面临的一些机遇和挑战,来进行人才的储备、培养、招聘等。”

  这也对区域人才结构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前沿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的新兴产业,如何建立更灵活的人才供给体系?明确目标后,如何把人留住?新一代科创人才偏好什么样的就业环境?如何持续激活人才在本地的创新活力?实现人才与产业真正的“双向奔赴”,广东还需要回答更多问题。

  广东如何留住人才?

  要书写人才产业的双向奔赴,广东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塑造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如何留住人才,继而实现自主培育人才的蝶变。

  透过此次专题会,南方财经记者从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企业代表的发言中,梳理出三个关键步骤: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推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完善人才生态,这或许将是经济大省未来的人才战略。

  被提及次数最多的是人才评价体系。在全国人大代表、顺德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罗丹看来,广东需要引进人才而不是引进“帽子”,目前人才评价方式仍需进一步多元化,引入人才要进一步破除“帽子”倾向,引才育才,更看重实际工作成效和未来发展空间。“人才应该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而不应该将其时间浪费在待遇申请等方面。”罗丹表示。

  袁玉宇对此感触颇深,“从企业角度看,高层次人才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授、博士,而一定是能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工艺问题的人。但目前的问题是,按照现有的统一标准,很难把这些人都挖出来”。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能让其与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割裂。没有平台,人才就失去了发挥价值的空间。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认为,广东要吸引更多科研人才,肯定要有平台,要形成“人才支撑平台,平台反哺人才”的良性循环。

  南科大今年一项重大科技成果突破证明了这一点。“南科大今年能实现高温超导领域的重大突破,主要基于学校在人才引育模式的创新。我们正在大力推进大科学装置与平台建设,依托于此,学校很好地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引才、育才优势。”薛其坤表示。

  科技创新需要生态,推进创新的人才队伍,同样需要生态。在薛其坤看来,一个区域得到人才青睐,靠的是人才发展生态体系。对于广东而言,或许不能只停留在如何把人才引过来,而是要思考,怎么实现人才“抢着来”?

  “广东要形成‘爱才、惜才、敬才’的良好文化生态,为人才松绑解忧,让他们得以心无旁骛投身科教事业。”薛其坤说。

  目前,广东正以更开放的胸襟、更创新的机制、更优越的环境,书写着新时代的“人才答卷”。专题会上,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省直部门分别对上述议题作了回应。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示,下一步,广东将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价标准条件,优化职称评审服务,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回应称,广东将持续优化各级各类人才计划评价体系,更多向产业人才、青年人才倾斜。同时,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人才向企业集聚,并为前沿技术提供更多试验场景,给企业创新充分的试错空间。

  听取各方意见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表示,广东要打造“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生态高地,精准引才、精细育才、精心用才、精诚留才。

  “要形成以产引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构建梯次衔接、供需适配的培养体系;在要素保障上做加法,在人才管理上做减法,在人才评价上做乘法,夯实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人才支撑。”黄楚平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