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一座被誉为“南方油城”的城市,一系列绿色品牌正在此崛起——荔枝、龙眼、三华李、化橘红、罗非鱼等,个个声名远扬。它们不仅是水果、药材、水产,还支撑起数百亿的特色农业产业群,带动数十万人的就业。当茂名在蝶变中日益丰富老百姓的果篮、餐桌,撑起更多农户“增收梦”,自身也需要更多的金融活水浇灌绿意,保持生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青海西宁、广西百色、贵州毕节、宁夏固原、广东茂名五地深化普惠金融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茂名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跻身全国新一批五个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地市。《指导意见》对茂名深化普惠金融改革提出了九大任务,这是国家对茂名探索金融赋能“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路径的肯定,更是在新起点上赋予茂名书写普惠金融“茂名样本”的使命。
为何是茂名?
从“五棵树”到“千亿元”产业的金融底气
能入选全国新一批五个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地市名单,不是偶然——茂名的农业产业底子厚,金融赋能的需求也实。据悉,2024年,茂名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08.86亿元,是全省唯一连续五年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地级市,粮食、蔬菜和肉类总产量多年稳居广东省第一。
近年来,茂名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精心培育“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分别是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罗非鱼、预制菜)全产业链。当前,茂名已形成荔枝、化橘红两个超百亿元特色农业产业,此外还有4个超50亿元的产业矩阵,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530亿元,带动超60万人就业增收。
这份底气,藏在农户的账本里,也藏在企业的车间中。南都·湾财社此前在茂名实地调研中发现,当地越来越多人算起了“金融账”。以前,农户经常是靠天吃饭,遇上小年想扩大种养殖却没本钱;对中小企业而言,在技术升级、扩大再生产、铺设销售渠道等关键节点往往面临着流动性资金紧张难题。
近年来,茂名针对特色产业推出了“荔枝贷”“橘红贷”“沉香贷”“罗非鱼贷”“惠农通宝(五棵树一条鱼专享贷)”等一系列特色金融产品,不仅化解了种养殖户、商户、企业的燃眉之急,还使更多的“土特产”托起了老百姓的“致富梦”。
例如,在茂名化州,化橘红是当地的“摇钱树”——化橘红泡水后有良好的止咳化痰、抗菌消炎的功效,被外界冠以“南方人参”的称号。然而,当地农商行工作人员曾告诉记者,此前大部分化橘红加工销售企业普遍因缺乏有效抵押物导致贷款融资受限,而它们每年的收益基本投向设备(烘干炉、切片机等)以及扩大种植规模,在每年4-6月份收果时期普遍缺乏资金,并且橘红存在种植期限偏长等特点。
因此,针对化橘红产业链中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个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茂名推出了“橘红贷”,采用信用、保证、抵押、质押等多种方式融资,满足了不同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深化改革蓝图如何画?
九大任务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据了解,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分行自2020年起就在推动茂名市申请加入新一批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点。近年来,茂名坚持边申边建,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创新,推动普惠金融可得性、覆盖面、获得感不断提升。
例如,茂名市已经制定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五棵树,一条鱼”特色农业产业的指导意见》及《关于金融服务茂名荔枝产销的若干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指导意见。
此次七部委印发的《指导意见》中,专门附上了《广东省茂名市深化普惠金融改革主要任务》——从金融供给到风险保障,再到产业赋能、生态建设等,九大任务为茂名进一步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划定了“路线图”。
《指导意见》强调引导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下沉服务,支持茂名优势农业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通过省市协同、以强扶弱优化农商行治理,要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将普惠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纳入分支机构与班子考核。
针对“三农”融资难题,《指导意见》提出完善涉农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与续贷机制,重点增加首贷、续贷、中长期贷款及信用贷款;推动集体林权、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设施农业、禽畜活体、温室大棚等纳入抵质押品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和挂牌融资与发行乡村振兴债券等。
在保险服务方面,《指导意见》鼓励构建“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相结合的产品体系,重点围绕茂名“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创新险种;落实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建立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服务考评机制,提升理赔效率;探索开发农产品价格保险,将农机大棚等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和新市民群体纳入商业保险保障范围,为农业风险管理和农民生活保障提供支撑。
《指导意见》还突出对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支持。例如,紧扣茂名特色产业建立金融机构“一对一”重点联系行制度;优化农业生产托管专属信贷产品,创新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种养业规模化、标准化及精深加工,助力“粤字号”品牌做强。同时,推动“农业+电商”“农业+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业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此外,数字化与生态建设被列为重要方向。《指导意见》强调通过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移动支付发展与数字人民币试点、加强金融知识教育以及选派金融干部下乡等措施,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未来可期:从“试验田”到“样板间”
绘就茂名乡村振兴金融新图景
茂名入选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地,意味着什么?
综合《指导意见》来看,对企业而言,更多元的融资渠道、更精准的信贷产品、更完善的保险保障将成为现实;对农民而言,信用体系建设、移动支付普及、金融知识下乡将再次提升其金融获得感和安全感;对地方政府而言,则需在政策协同、数据共享、风险防控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
茂名成为全国新一批五个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地市之一,无论对茂名还是广东省来说,既是荣誉,更是责任。
正如《指导意见》要求,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因地制宜先行先试”,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以“提升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质效”为目标,最终是要支持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九月凉风销晚夏,茂名的晚风里橘红飘香,荔枝园绿意葱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断地流向田间地头、流向企业车间,浇灌着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花”。茂名的普惠金融不仅要让当地的“小果子”结出“大产业”,更要为全国农业地区提供可借鉴的“茂名方案”。
未来,随着普惠金融改革试点的深入推进,茂名将为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新动能。同时,当更多农户依靠金融支持实现增收,茂名这座“农业大市”,必将成为乡村全面振兴路上亮眼的“样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