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下称“大赛”)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郑州举行。记者获悉,本次大赛期间,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500余名技能人才角逐106个赛项。
本届大赛设置的106个赛项中,66个为世赛选拔项目,40个为国赛精选项目,涵盖了一、二、三产业的30多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其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数字技术等赛项占比超过50%。
在广州市技师学院备赛基地,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应届毕业生林威作为广东省参赛选手,正在全力备战本届大赛新增的智慧安防技术项目。
“作为新增赛项,智慧安防技术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高清视频监控、人工智能图像分析、智能传感网络以及自动化预警与响应机制。”广州市技师学院人工智能产业系副主任张鹏然介绍,目前,选手们正在模拟训练楼宇对讲、视频监控、停车场管理等比赛场景。
“参加大赛让我的技能得到很大提升,包括编程技能、安装技能、硬件软件用法等,这些知识技能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并不仅限于智慧安防,在工业、信息化等众多领域都能发挥作用。”林威说。
中国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目前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国家级职业技能赛事。备赛热潮的背后是我国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持续支持。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技能人才的培养规范、评价体系、激励制度等。“十四五”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技能中国行动”,编制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和技工教育两个“十四五”规划,建立了“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并实施了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今年以来,《关于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先后出台,进一步为技能人才生态建设“立柱架梁”。
政策沃土之上,我国技能人才成长已枝繁叶茂。202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25万人次,累计培养培训数字人才70.4万人次,数字技术工程师1.2万余人。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440所,民办培训机构28983所。我国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政策引领下,各地结合区域产业特色,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气”的差异化培训措施,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日前,北京发布《北京市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2025年版)》,首次新增技术技能人才专业评价指引目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12个产业;湖北举行第二届“数字工匠”职工技能大赛,设置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五大工种赛项;四川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战略部署,大力实施“技能四川”行动。
“从备赛环节看,各地依托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实战化’专项训练的模式,是我国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优化升级的缩影。作为我国职业技能竞技最高水平的代表,全国技能大赛不仅是技能人才竞技的舞台,也是观察我国技能强国建设进程的窗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
张成刚认为,随着各级技能大赛常态化、规范化,将持续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迭代升级,有助于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以赛育人、以赛兴产,不断提升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认可度,为技能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