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县里的工作人员在政府办公区门口收集我们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我就把悬在心里面的事儿说了出来。”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村民赵双全回忆道。当地通过设立“流动接访站”零距离听民声、解民忧,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温暖与关怀,民生福祉持续得到增进。
近年来,赵双全及周边部分村民日常居住环境时常受到恶劣天气影响。收到赵双全反映的困难问题后,蓬安县纪委迅速行动。一方面,督促属地政府相关部门、村干部深入村社,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另一方面,及时协调县自规局等县级部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不懈努力,当地平梁村2组8户24人成功获得国债地灾点避险搬迁项目申请资格,每户约获得10万元补助。在后续搬迁户选址工作中,纪委全程监督,严格遵循不触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原则,保障搬迁工作有序推进。
记者了解到,蓬安县纪委监委深入开展“流动接访站”工作,搭建“线上+线下”监督“哨点”,关口前移,在全县范围内划分5个片区,以社区为单位组建312个“阳关监督”微信群,由对应的乡镇(街道)纪(工)委工作人员当好“网格监督员”,建立“阳关监督”台账,实施“红橙黄蓝”四色预警掌控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快捷高效、接诉即办优势,把问题找出来,把实事办到位。优先选择信访问题突出地区设立“流动接访站”,每月18日由县纪委班子成员带队,开展“下沉式”流动接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诉说心声,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零距离互动。
始终秉持“小处见真章”的治理智慧,蓬安县纪委监委“流动接访站”聚焦群众身边的“小事、小案”——那些看似琐碎的民生痛点,实则是丈量民心的标尺;那些基层岗位,却承载着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殷切期盼。平梁村地灾隐患的彻底解决,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再小的诉求都会被重视,再难的问题都会有回应。问题查处不是终点,群众满意才是根本。蓬安县纪委监委要求,对每一起查实的问题线索或意见诉求,在完成处置或整改后,工作人员都必须进行回访,确保问题真解决、真整改。
据悉,自流动接访站机制实施以来,蓬安县纪委监委共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05个,发现问题线索40余条,推动解决问题1495个。
新居的炊烟袅袅升起,映照出纪检监察工作的温度与力度。蓬安县的流动接访实践,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民生画卷,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基层治理的沃土上,书写着美好生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