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7 05:23:21 股吧网页版
罗永浩与西贝的大战落幕了,但哪些餐厅未来将被洗牌,征兆已现……
来源:上观新闻

  9月15日晚,罗永浩与西贝餐饮集团围绕预制菜的多轮交锋暂时落下帷幕。西贝发布致歉信称“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而罗永浩则“决定放弃起诉贾国龙”。

  连续多天的风波几经反转,但始终围绕预制菜这条主线展开。多位专家认为,此次双方矛盾的关键点在于,消费者与餐饮行业对预制菜的感知度并不同,与此同时,万亿规模市场下,行业模糊地带也让部分商家“浑水摸鱼”,破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标准、保障透明、重塑信任。

超大规模市场与行业模糊地带

  预制菜再度站上风口浪尖,但它其实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此次矛盾的焦点,说白了,就是作为消费者的罗永浩,与作为餐饮老兵的贾国龙,对于预制菜的不同感知和立场。

  过去几年,得益于政策支持,预制菜发展得轰轰烈烈。两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被写入这份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点燃产业发展的一把火。

  从快速扩容的规模中就可以看出发展声势。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2025年,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能达到6173亿元,同比增长27.3%,而2026年或将冲击万亿元。在一个有着万亿大盘的巨大市场,粗放式发展必定会带来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对于预制菜的模糊界定,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感知差别。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明确预制菜的定义:预制菜是指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此外,《通知》也明确一条红线,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

  可惜的是,这个预制菜的定义并没有更多细则,导致模糊地带和盲点出现。在此次预制菜矛盾中,一个关键点是“连锁餐饮企业通过中央厨房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是否应该纳入预制菜范围?”在大部分餐饮行业人士看来,不应算作预制菜,但消费者或许并不这样理解。还比如,部分餐饮烹饪环节看似明火现烹,实则使用一部分预制食材,这些模糊地带究竟该如何界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言。这使得不少餐饮商家钻了漏洞,导致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感受度也被拉低。

建立标准、保障透明、重塑信任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预制菜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上海商情信息中心主任原立军表示,目前餐饮行业采用预制食材的主要目的在于降本增效和标准化,它被视为餐饮业高房租、高人工、高原料成本、低利润的解决方案。此外,现代商业环境也“倒逼”餐厅使用预制食材,“举个例子,不少商圈、购物中心因为消防要求或者条件限制,规定餐厅‘不得使用明火’,极大限制了餐厅对传统炉灶和烹饪用具的选择范围,部分餐厅不得不依赖电磁加热设备和预制食材来保证出餐。”

  从消费端来看,消费者并非完全拒绝预制菜,他们更关注的是知情权与信任度。当消费者发出“我吃的这道菜是不是预制菜”疑问时,其焦虑感来自信息的不透明,也来自供需双方的互不信任,因此,未来的关键在于建立标准、保障透明、重塑信任。

  标准的建立迫在眉睫。目前有消息称,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上海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有望给行业带来统一的参考标准,成为产业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操作”的关键节点,“目前,尚不明确这一《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是推荐性国家标准还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如为强制性标准,将作为相关监管部门的执法参考,对餐饮企业起到有效的规范管理。”

  在原立军看来,建立标准不会“杀死”预制菜,但会“杀死”那些在不透明信息下,利用低品质预制菜赚取高额利润的商业模式。他认为,在相关国标出台初期,行业必定会迎来短期阵痛,依赖预制菜但定位为现炒的餐厅将面临巨大压力,甚至出现一轮洗牌。这也意味着,未来餐厅将不能再使用一套模糊的价格体系来浑水摸鱼,同一个餐厅的菜单、菜品也会出现分层,比如“厨师现制”菜品维持高价,“预制/中央厨房出品”菜品更具效率和性价比,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它将净化市场环境,重塑行业信任,并催生一个更加透明、多元和健康的餐饮生态。”原立军说。

  罗永浩与西贝餐饮的大战告一段落,但它所引发的预制菜大讨论,一定程度上将推动国家标准加速落地。同时,这也将迫使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回归到最根本问题上:我们为消费者提供的真正价值是什么?能够清晰回答这个问题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