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本报8版刊登《付款已三月提车却无期》的报道,反映上海瀚升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升”)以“奇瑞4S店”名义对外销售汽车,导致20余名消费者付款后无法提车。报道刊发后,消费者李女士称,奇瑞厂家已主动与其取得联系并解决了问题。然而,近日“新民帮侬忙”再次接到消费者反映,他们的维权诉求仍未得到有效回应,质疑厂家存在“选择性解决”的情况。
据消费者朱先生介绍,他于去年年底在瀚升支付14.98万元购买一辆奇瑞汽车,但车辆一直未能交付。此后,他多次与该公司交涉,仅收到3万元退款,剩余10万余元至今没有着落。朱先生表示,此前已有多名消费者向警方报案。
在本报报道之后,青浦区香花桥街道曾组织协调,瀚升负责人也承诺会妥善处理相关退款事宜。然而,该负责人随后再度失联,消费者维权陷入停滞。朱先生透露,据初步统计,事件涉及的消费者已超过50人,仅他们自发建立的维权群中就有26人。他质疑,如果厂家确实如李女士所反馈的那样,已解决问题,为何其他消费者的诉求迟迟得不到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瀚升在事发前早已被奇瑞汽车官方取消授权,但仍以“4S店”名义运营一年多。令人费解的是,这家早已退网的门店为何还能堂而皇之地“裸奔”一年多卖车?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打一枪换一地”规避监管,更换经营地点和公司名称,例如从青浦区迁至嘉定区,并注册新公司“奇瑞瀚升汽车服务公司”,以“服务”名义继续开展汽车销售业务。尽管多名消费者曾向奇瑞厂家举报相关情况,但得到的多为“已记录,将核实”的标准回复,直至事件被媒体关注,厂家才发布声明,称瀚升并非其授权经销商。有网友直言:“厂家反应速度比老年代步车爬坡还慢!”
事件曝光后,奇瑞方面已对瀚升门店采取查封措施,并清理了其线上推广信息。然而,由此引发的信任危机仍在持续发酵。一些周边正规奇瑞4S店反馈,近期频繁有客户咨询“为何同款车型价格差异明显”,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解释渠道差异,影响了正常经营秩序。
业内人士指出,汽车品牌方应加强对销售渠道的日常监管,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介入,如果放任无资质经销商长期存在,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会对品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此次事件,奇瑞方面尚未公开回应为何个别消费者的问题得到解决而另一些却没有,也未说明是否将对全国销售网络进行排查。消费者希望,厂家能够统一处理,而不是“选择性回应”,并要求堵上渠道管理漏洞,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