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可视门铃市场的销量规模始终保持着年均10%以上的稳定增长。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预测2025全年的市场销量将突破400万台,达到418万台,同比2024年增长10.9%。
2020-2025年中国可视门铃市场销量规模及变化

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数据,单位:万台,%
不同于几年前市场初兴时的“尝鲜型消费”,如今可视门铃已逐渐成为中国家庭安防系统中的核心配置之一,同时,行业正经历着从“概念普及”到“价值驱动”的转型,这一变化与消费者对家庭安全认知的深化,以及相关技术的成熟进步密切相关。
消费者层面,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随着人们对居家安全的关注度和意识不断增强,对智能管理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可视门铃作为家庭防护的第一道环节,其重要价值正收获越来越广泛的大众认可。
在技术层面,可视门铃的功能与可靠性在2020年之后快速进步。目前,图像识别能力、高清画质、电池续航,以及用户隐私保护机制等方面已经相当完善,并且还在精进中。
品牌竞争:呈现显著的差异化
在中国可视门铃市场中,品牌竞争格局呈现出了明显的集中化趋势,拥有更多资源的头部品牌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根据洛图科技(RUNTO)线上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在以京东、天猫以及苏宁易购为主的传统主流电商平台中,包括小米、360、普联、萤石在内的四大品牌的合计销量份额达到了84.6%。
领先的品牌通过持续技术创新、生态协同与差异化定位,逐步构建起了自身的竞争壁垒。洛图科技(RUNTO)将市场品牌大致划分为技术驱动型、生态整合型及垂直细分型三大类。
以360、萤石为代表的技术驱动型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和迭代来优化产品性能,主要面向对安全性与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用户群体。360持续聚焦中高端市场,2025年上半年,在传统主流电商平台300元以上价位段的中高端市场中,其在销量与销额两个维度均位居第一。360可视门铃通过应用AI技术实现更精准的人员与行为识别,进一步强化了主动安防能力;此外,360甚至还推出“丢包赔付”服务,进一步对技术信任提供多一层保障。萤石则引入PIR人形检测技术与本地人工智能芯片,即便在断网的状态下,仍可进行人脸识别,有助于提高设备可靠性。
小米、华为等生态整合型品牌,凭借独有的生态协同能力,来收获市场份额,并扩大规模效应。小米可视门铃能够与米家生态系统深度联动,配合智能音箱、灯光等设备协同工作。华为同样依托自研鸿蒙操作系统及物联网技术,提供可视门铃与其它智能家居设备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两者在提升使用连贯性与粘性方面均可圈可点。
还有一类品牌专注于垂直细分需求,以鹿客、创米小白为代表,通过精准响应特定场景实现差异化竞争。鹿客面向高安防需求场景,采用军工级别加密芯片,并与智能门锁实现0.2秒急速联动,以此提升响应速度与安全性。创米小白则明确聚焦租赁人群,推出符合租客需求的套餐服务,有效应对租客流动带来的消费痛点。
产品共识:AI升级、画质优化、安全完善、生态联动
与传统门铃相比,可视门铃具备了远程可视通话、人形检测等智能化功能。在此基础上,市场在持续演进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产品进化方向的共识。
AI技术将是可视门铃功能迭代的下一个核心要素。近两年来,可视门铃借助深度学习算法,可以更准确地实现人形识别、人脸检测与行为分析等,安防可靠性由此而显著增强。
画质成为门铃可视的关键性能指标。当前市场上已经在售了搭载400万、500万乃至更高像素的产品,结合HDR、超广角等成像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画面清晰度,也优化了可视门铃在复杂光线环境下的表现,可为用户提供更可靠的门外状况判断依据。
产品的安全机制持续完善。市面上的部分产品已配备防撬报警功能,一旦设备遭遇异常拆卸,便会触发本地告警,并向用户发送远程通知。前文提到的360可视门铃“丢包赔付”服务与预录功能,从技术和服务层面正在重构家庭安防范式,将安全保障从产品功能延伸至实际使用场景,大大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同时,预录功能支持全天候不间断覆盖录像,有效避免画面漏录,用户保障更为全面。
此外,可视门铃的功能边界早已不是早期的“访客识别”,而是扩展到了“家庭安全综合管理”。通过与智能门锁、监控摄像头及家居控制中心等设备的联动,可视门铃不仅作为独立操作的安防硬件存在,更成为整体智能家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用户提供更加集成与连贯的安全体验。
原文标题 : 中国可视门铃市场:品牌与技术双擎驱动,从概念普及到价值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