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7 06:13:41 股吧网页版
一体化保护应对复合型生态问题
来源:经济日报

  日前发布的《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显示:第一批国家公园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120余处,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提升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现了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的稳步增长。我国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取得了显著成效。

  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生态要素相互关联、互为依托,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与功能稳定,每一个生态系统的退化或缺失都会引起其他生态系统的连锁反应。以山区为例,植被破坏会导致土壤侵蚀,大量泥沙流入河流,影响河流的水质和生态,甚至威胁下游的农田和城市。治理这类跨要素、跨区域的系统性生态问题,须整体施策、多要素协同,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和可持续循环。

  实践证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是应对复合型生态问题的必然选择。通过系统治理、整体协同的生态治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变过去条块分割的治理思维,解决部分地区生态修复存在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有望从根本上阻断生态退化链条。自然资源部不久前在全国生态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保护修复超过830万公顷。此外,我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

  也要看到,一些顽固的症结仍未彻底消除。比如,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机制尚不健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导致规划衔接不畅、目标不一、生态资金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影响地方保护积极性;在技术支撑上,生态监测网络覆盖有限,数据共享不足,天空地一体化感知能力薄弱;现有修复工程多侧重单一技术,缺乏多技术协同的系统解决方案,智慧化决策和精准评估能力也有待提升。此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张力在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承担重要生态功能,但面临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压力,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困难,绿色产业培育缓慢,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难以协同,亟待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路径。

  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联合河湖长制等协同机制,推动形成“一盘棋”治理格局。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生态安全布局,将“三区三线”作为硬约束落实到省市县各级规划中。应推动建立跨省界、流域、生态功能区的协同立法与联合执法机制,探索设立区域性生态管理局,统筹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生态流量管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开展GEP核算试点并推动核算结果在财政转移支付、绿色金融等政策中的应用,实现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

  突出科技赋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生态评估、模拟预测和修复决策中的应用,提升治理的精准化和智慧化水平。加快建设生态感知物联网和生态云脑平台,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等多源数据,实现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变化的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物种识别、生态灾害预测、修复方案模拟等方面的深度应用,构建智慧决策支持系统。加强生态系统模拟与数字孪生技术研发,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效果定量评估与风险研判,为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加快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能源”等模式,发展生态种养、林下经济、碳汇交易等新业态。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运营深度融合。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