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保险代理人(也称“营销员”)数量锐减,行业结构性转型,新生代保险代理人群体“画像”已发生了几大显著变化。
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下称“白皮书”)调研显示,新生代的营销员(年资13个月以内)学历水平更高、男性比例提升至三分之一等特征明显,反映了保险专业化转型、就业结构的调整及职业吸引力提升等因素。
北大汇丰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中心主任雎岚对记者强调,保险营销员在新环境下的结构转型和新老交替,给保险团队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挑战,“遴选”优秀且合适的营销员更为重要。
5—10年的代理人大幅下降
9月15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与保险行销集团联合发布了《2025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主题为“长期主义、砥砺前行——独行速,众行远”。
据了解,该白皮书的调研涉及A、B、C三大问卷,即《2025“新时代”保险代理人基本生态调查》(A卷,线下和线上收集)、《2025白皮书问卷IDA绩优业务高手深层次调研(内地版)》(B、C卷,线上收集)。这3份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为15153份。
近几年,保险代理人数量大幅减少,相比高峰期减少近70%。
截至2024年年末,人身险公司保险营销员人数降至264万人,虽然与2019年高峰时期的912万人相比,缩水超七成,但是与2023年末的281万人相比,降幅明显收窄,呈现企稳态势。

白皮书显示,保险营销员在锐减的同时,也快速上新。年资13个月以内的新人营销员占比以年均4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2023—2025年新人营销员占比分别为12.6%、16.9%、20.23%。
而流失比较明显的营销员,主要集中在年资5—10年的保险营销员身上,占比较去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约25.5%。
这样的结构转型与新老交替,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保险行销集团保险资讯研究发展中心陈嘉虎院长认为,这个阶段的营销员可能面临考核周期压力、客户资源再开发难、佣金收入难以为继等发展瓶颈。
保险营销员“画像”变化
“我一度担心保险变成只有女性才能从事的行业。”陈嘉虎表示,一直困扰他的担忧消除了,2025年男性营销员占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
近年来,寿险行业经历了一场转型和调整,对营销员的学历、专业性、吸引力等都有所提高,白皮书的调研数据更印证了,保险营销员的群体“画像”已经发生了变化。
学历方面,保险营销员群体的学历水平依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大专及以上占比达到72.34%,较去年又上升了5.5个百分点;本科及以上占比为33%,同比上升3.38个百分点。其中,2025年样本中大专占比39.34%,本科占比28.15%,本科以上占比4.82%。
性别分布方面,自2023年以来,中国内地保险营销员群体中的男性占比连续第三年上升,达到了23%。不过总体上,保险营销员仍以女性为主,女性占比高达77%。
年龄方面,2025年内地保险营销员中增长最显著的年龄段是25—34岁,下降最明显的是45—54岁。其中,占比最高的年龄段是35—44岁,所谓“当打之年”,占比高达36.38%。
新人营销员特征更明显
新人营销员,即年资13个月以内的营销员,以上几个特征更为明显。
性别上,新营销员中的男性占比较行业平均高出10个百分点,达到33%,即三名新人中就有一名男性。
学历上,新营销员的高学历(本科及以上)占比已达到45%,不过表现卓越的新人IDA精英学历,并未显著超过行业新人的平均水平。可见学历已成为新人进阶的必要条件,但已不再是业绩优秀的充分条件。

收入方面,新营销员月收入处于6001元—20000元区间的,只占34.3%,比行业平均低了11个百分点。不过仍有约4%的新人,月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白皮书将个人寿险新单件数36件,且FYC达到15万元以上的新人营销员称为“新人IDA精英”,这个群体还有一个特点,即集聚一线与新一线城市的趋势相当明显,占比达到42%,较行业平均高出8个百分点,其中北上广深就占了24%。
从业务特征来看,新人IDA精英的新单客户最主要来源是缘故(熟人),占比高达39.1%。而行业整体获取新单主要渠道是转介绍与老客户重复销售的,占到了76.8%,比新人IDA群体高出了约2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