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交所9月15日消息,中润光能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信建投国际和中信证券担任此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中润光能曾于2025年3月13日递表港交所,后招股书失效。
此前,中润光能还曾于2023年5月向深交所递交创业板IPO招股书,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后于2024年6月又撤销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申请。
2025年上半年扭亏为盈
招股说明书显示,中润光能成立于2011年,是专业化光伏电池制造商,同时可以提供光伏组件。目前,中润光能已开发出多元化的产品组合,涵盖N型电池和P型电池及光伏组件,满足市场主流需求,业务遍及超过3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00余家客户。
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5年1-6月,中润光能分别实现营收125.17亿元、208.38亿元、113.20亿元、74.6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4亿元、16.81亿元、-13.63亿元、12.04亿元。
中润光能在2025年3月向港交所递交的上市申请中,显示其在2024年的业绩出现了亏损,且亏损额高达13.63亿元。
本次又披露了其在2025年1-6月的业绩情况,已经实现扭亏为盈,盈利情况大幅好转。
电池出货量领先,组件业务发展迅猛
在出货量方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光伏电池对外出货量计,中润光能在全球光伏电池制造商中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14.6%,而在全球专业光伏电池制造商中,其市场占有率为18.3%。
2022年至2025年1-6月,电池片总销量分别为13.2GW、34.9GW、34.5GW、19.4GW。其中,P型电池片销量分别为12GW、28.3GW、15.7GW、3GW;N型电池片销量分别为0、5.5GW、18.7GW、16.4GW。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润光能的N型电池片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7.2%以上,N型电池片行业平均量产转换效率为26.5%;P型电池片量产转换效率约为23.6%,与行业平均水平一致。
同期,中润光伏的光伏组件业务发展也非常迅猛。2022年至2025年1-6月,其光伏组件销量分别为0.9GW、1.4GW、2.9GW、1.1GW;分别实现营收9.38亿元、18.71亿元、21.22亿元、10.93亿元。
募资用途再次变更
在募资用途上,中润光能再次进行了变动。
本次招股书显示,本次募资将用于中润光能已持有土地使用权的江苏省徐州市建立新的研发中心。计划开发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专注于钙钛矿-HJT叠层电池、钙钛矿-TOPCon叠层电池及钙钛矿-晶硅叠层组件。
中润光能表示:“我们相信,此研发中心的建立将使我们能够克服技术瓶颈、推动材料与工艺创新,并提升我们在全球光伏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将支持钙钛矿叠层技术的产业化,并为重塑太阳能领域的技术格局做出贡献。”
而在今年3月递交的上市申请中,中润光能计划募资建造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高效光伏电池片生产基地。
在更早的A股招股书中,中润光能计划募资23亿元,其中20亿元投入年产8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二期),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此处的二期项目主体为中润滁州,产品为TOPCon电池。
不难看出,在三次招股说明书中,中润光能对光伏行业的发展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在A股招股书中,中润光能还是着眼于提升现有晶硅电池产能,巩固市场地位;第一次港股招股书开始向海外市场倾斜;在本次招股书中,又开始布局钙钛矿叠层电池及组件,技术跨度较大。
如此转变,或许也是中润光能突破内卷的思考,在光伏产能高于需求的当下,继续提升产能很难继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甚至会成为产能包袱,前瞻布局高效电池技术,才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