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棒杰股份(002634.SZ)正式公告披露,公司及控股二级子公司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江苏省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送达的《决定书》,其子公司预重整申请已被法院裁定受理。
负债敞口余额6.30亿
决定书显示,法院已正式受理债权人兴业银行苏州分行提出的预重整申请,理由是扬州棒杰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备重整价值。
公告指出,本次预重整申请涉及金额巨大。扬州棒杰金融负债敞口余额约6.30亿元,且全部由棒杰股份提供连带责任保证。若扬州棒杰进入重整程序,棒杰股份或将面临承担全部担保责任的风险。
此外,棒杰股份直接和间接向扬州棒杰投资5.05亿元,已全部实缴到位。公司直接或间接对扬州棒杰提供资金支持金额约6.50亿元,是扬州棒杰的重要债权人之一。若扬州棒杰进入重整,棒杰股份的上述投资及借款或将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
对于棒杰股份而言,子公司重整短期是重大利空,因为担保责任和投资损失会直接冲击本就脆弱的财务报表,退市风险增高。
但长期来看,这又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必要之恶”。如果放任扬州棒杰持续失血,只会把上市公司一起拖垮。通过重整,至少给了公司一个“断臂求生”、涅槃重生的机会。
昔日行业龙头,光伏转型折戟
棒杰股份成立于1993年,2011年12月成为义乌市首批上市企业,是中国无缝服装行业的领导者及全球无缝织造领域知名企业。
公司以ODM/OEM模式为核心,主营无缝服装业务,产品涵盖内衣、运动服饰等多个系列。截至2023年,公司无缝服装业务营收连续四年在6亿元左右浮动,海外销售占比超过80%。
公司拥有492台无缝针织机及1000余台缝纫设备,形成一体化开发体系,与Walmart、Adidas等国际品牌长期合作。2024年上半年,无缝服装业务营收2.86亿元,净利润2431.9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4.61%和45.28%。
2022年,棒杰股份决定跨界光伏产业,形成了“无缝服装+光伏”双主业的业务结构。公司先投资26亿元与扬州经开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协议,拟在当地投建年产10GW高效光伏电池片项目。
随后在2023年5月,公司再宣布拟投资约80亿元,建设年产16GW(8GW+8GW)N型高效电池片及年产16GW大尺寸光伏硅片切片项目。
然而,光伏行业的阶段性供给过剩和无序竞争让公司陷入困境。2023年因价格波动亏损8843.10万元,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1.42亿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光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元,完全停滞不前。
业绩续亏,净资产仅1.50亿
棒杰股份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0.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50%。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31.03亿元,比上年度末减少5.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50亿元,比上年度末大幅减少49.98%。
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99亿元,如果下半年光伏板块子公司债务压力及经营状况没有得到改善,2025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可能存在为负的风险。根据交易所规定,公司股票可能在2025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在风险层面,棒杰股份当前深陷多重风险漩涡。公司及光伏板块子公司在金融机构累计逾期或提前到期的借款金额合计约9.86亿元,占上市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328.97%。由此引发多起诉讼及仲裁、导致多个银行账户被冻结、多项资产被查封。
若后续公司仍无法与债权人达成和解或偿还相关债务,则上市公司可能存在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破产的风险。
总之,棒杰股份的兴衰历程,不仅展现了企业跨界转型的艰难抉择,也为那些盲目追逐热点的企业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