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7 16:07:31 股吧网页版
“宏观猎手”看A股:谁将接过时代的权杖?
来源:券商中国

  金融的潮汐里,从不停歇的是资本奔涌的声浪,是市场博弈的起落,也是无数人在数字与趋势间追逐、思辨的身影。而在民生加银基金的一间办公室里,基金经理尹涛正俯首于一份宏观政策文件。他的目光停留在某个看似平常的措辞变化上——这可能是又一个投资信号的开始,也可能是时代转折的注脚。

  27年前,当尹涛以财经记者的身份第一次走进国家部委的新闻发布会时,他不会想到,那些看似枯燥的政策条文将成为他日后投资生涯中最敏锐的武器。从纸媒的黄金时代到资管行业的激荡岁月,他始终努力保持着投资所需要的“时代感”,守候在时代转折的裂缝处——那里既有宏观政策调整带来的资产重估机会,也有产业变革孕育的新增长极。新能源车、新消费、AI、创新药……他用自己对经济周期与行业轮动的敏锐捕捉,在牛熊转换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投资篇章。

  2025年,当市场在“弱美元周期”与“创新驱动”的双重逻辑下演绎着结构性行情,这位经历过多次牛熊周期的“老猎手”,正以其独特的投资哲学,在这个波动剧烈的市场里,演绎着一场“持久战”与“游击战”的投资艺术。

  以宏观为锚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证券市场的“守望者”,尹涛的职业生涯跨越了27个春秋。其中后17年在证券投资领域深耕,而最初的10年,他是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信息集散中心度过的。

  1998年5月开始的10年媒体生涯中,他从一线财经记者做到编辑部主任,练就了独特的“政策破译能力”。也是在这里,尹涛建立起了自己的宏观研究视野。

  由于经常面对面接触发改委和财政部的官员和专家们,也时常走访各类龙头企业和跨国企业,尹涛很早就领悟到:发改委官员的一个措辞变化,财政部文件里的细微调整,都可能意味着产业风向的转变。

  也因此,他练就的第一项基本功,便是从宏观视野出发,理解政策制定者的思考方式和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在相对微观的层面,他对成功企业的运行逻辑也有了一定理解。这对他后来的投资生涯影响甚大。

  尹涛至今保持着研读政策原文的习惯。每逢重大会议,他都坚持全文研读政策文件,就像破译密码般寻找经济周期的蛛丝马迹。这种训练赋予他独特的宏观视野:当别人还在等待券商解读时,他已经能通过反复咀嚼政策内容还原政策制定的底层逻辑。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尹涛通过对比历年表述变化,嗅到了其中的新生事物——低空经济的发展信号,进而调研并买入了其中的两只龙头股,斩获颇丰。

  2008年,尹涛敏锐地察觉到传统媒体的衰退趋势,“一纸难求”的时代已经过去,加之过去多年对投资始终保持热爱,当年5月,尹涛作出了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决定——离开媒体,前往长城人寿保险投资部,担任投资经理。在这里,尹涛短暂地负责过固收投资,也考取了银行间债券交易员资格,所在团队管理规模最高超百亿元。

  彼时,保险资管尚处于萌芽探索阶段,尹涛面对的是“戴着镣铐跳舞”约束:工具有限、人手有限、投资范围也有限。但正是这种环境练就了他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市场周期的钟摆在投资者恐惧与贪婪的共振中划出了深刻的曲线。当时,尹涛判断国内通胀将快速回落,果断建议加大债券仓位,低配权益资产,使所管组合在暴跌中“独善其身”,并取得了较好收益。

  首次在实战中迎来大类资产配置的“惊险一跃”后,尹涛认识到:大类资产配置从来不是锦上添花的选项,而是财富管理的生存刚需。就像同时遇到暴雨、冰雹和沙尘暴,唯一能保护你的不是速度,而是提前准备好的多重防护。

  由于保险资管投资的政策枷锁尚未完全解除,尹涛在2011年底加入了前上投摩根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吕俊创办的老牌私募——从容投资,担任投资经理,时间长达五年半。在这家操作灵活却崇尚公募化管理的私募机构里,尹涛开始在新的战场上测试自己的边界,对投资和风控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2017年,尹涛加入民生加银基金,完成了一次职业身份的又一次蜕变。从专户投资经理、专户理财二部总监助理做到如今的公司权益投资部总监助理、权益资产条线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投资经理兼基金经理,尹涛已拥有自己的代表作,管理的五只公募基金规模合计超过14亿元。

  数据见证了他的进化:根据2025年半年报数据,尹涛执掌的民生加银内核驱动过去半年净值增长率达19.18%,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18.70%。另据银河证券数据,该产品过去两年业绩排名位列同类前5%分位。

  持续“翻石头”

  经历多轮牛熊洗礼后,尹涛的投资框架呈现出独特的辩证哲学——既不像赛道型选手那般极致冲锋,也不似价值派一味坚守,而是在动态平衡中构建攻守兼备的资产配置。这位擅长宏观策略的基金经理,更像是在时间维度上精准调弦的钢琴师。

  尹涛的持仓分布相对均衡。他的核心武器是对经济周期与行业轮动的敏锐捕捉:每年结合宏观经济时钟、产业政策拐点、供需格局变化等,优选景气度较高的3至5个行业进行重点布局。

  在此过程中,尹涛更关注行业的阶段性趋势,而不是盲目追求长期配置。

  例如,尹涛在2024年减仓了表现不佳的电力设备行业,同时增加了汽车、家用电器的配置,为组合带来行业配置超额收益。管理公募产品以来,其前五大重仓行业中,汽车、家用电器、食品饮料都获得了正向的行业配置超额收益。

  个股层面,尹涛倾向于选择成长类股票,深挖高ROE、可持续成长的优质白马企业,以期捕捉行业和个股双升红利。

  但发现价值的嗅觉,有时比计算估值更重要。谈及如何发现并投资这些有可能带来超额收益的个股,尹涛强调了四个关键词:敏感、扎实、严谨、耐心。

  以一家高性能复合材料上市公司为例,在中美贸易摩擦的硝烟正浓之时,尹涛已在江苏常州的厂房里嗅到了机会。那里有家还不曾被机构关注、市值仅30多亿元的公司,正在新材料领域与美国某公司“短兵相接”。在美国原材料涨价预期和供应链安全焦虑的背景下,尹涛仿佛看到了一座沉睡的宝藏,他意识到,这或许就是国产替代和订单转移的黄金切口。

  调研结束后,尹涛立马开始做严密的案头研究,确定其中的机会后很快买入。为了更为稳妥地投资,尹涛在一个月后再度深入调研这家公司,验证技术等各方面的细节,最终决定将该公司股票购买至重仓。截至目前,该公司股价已上涨一倍不止。

  这种反复研究和验证的过程,是尹涛投资决策的重要环节。

  事实上,针对重仓股,尹涛会立马切换至外科医生模式,对财务报表中的各项细节都会仔细研究,包括附注和会计政策。这种对财务细节的偏执,让他在获得超额收益的同时规避了一定风险。

  “持久战”与“游击战”

  每一次加减仓,都是理性与本能的对峙。新手视它为赌注,总在“all in”与“割肉”的两极间摇摆;老手则把它看作兵力部署,既讲究进攻的锐度,也保留撤退的余地。

  对于尹涛而言,面对复杂行情时依旧游刃有余的做法,就是“牛市打持久战,平衡市和熊市打游击战”。尹涛承认,这个策略已经形成很久,“但要将这套打法刻进骨子里,需要很长时间,可能要吃很多亏,也要结合自身特色不断进化”。

  在真正领悟“平衡市和熊市打游击战”这一策略的过程中,尹涛经历了投资框架的残酷重构。他坦言,自己在2023年上半年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这也是他管理公募产品以来发生最大回撤的时段。彼时,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主题炒作非常频繁,红利主题表现也不错,但他看好的很多有业绩支撑的上市公司却在二级市场“出师不利”,贝索斯那句“你的利润就是我的机会”,似乎不再被奉为圭臬,多少人曾信仰的“基本面投资”、“穿越周期”,也在当时被认为是致命的傲慢。

  转变始于痛苦的认知颠覆。市场风格与投资理念的剧烈冲突之下,尹涛在产品的净值调整中开始不断反思和完善投资框架。在他看来,当特定市场不再奖励坚守,就必须学会在飘摇中起舞。如今的他,会愈发用心地观察市场,管理的产品仓位也相对更为灵活。

  这种灵活性体现在:管理公募产品以来,尹涛旗下某产品11个历史季度节点平均股票仓位85%,中位数88%,最低仓位不足七成,最高仓位超过九成。2023年二季度,该产品股票投资组合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重还有91%,此后两个季度,相关仓位迅速下降,四季度末仅剩67%。在股票市场行情并不明朗的环境下,尹涛的这一做法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组合回撤。2024年,他提高该产品仓位并及时调整组合结构,抓住了红利行情。

  真正的复利不仅来源于持续性的正收益与时间催化作用的乘积效应,亦来自于控制亏损的深度。某种程度上,仓位就是你在战场上的暴露面积,特殊情形下的仓位控制,不是限制赚钱能力,而是自我保护的“防弹衣”。

  不仅在“平衡市和熊市打游击战”,尹涛还擅于在“牛市打持久战”,也勇于通过认知变现,在时代浪潮中捕获价值。

  据公开数据,管理公募产品以来,尹涛管理的组合连续重仓的多只股票超过8个报告期。连续重仓股中,部分股票在持有期间涨幅较大。

  其中的代表是一家新能源车企。当2020年新能源车的战旗插遍资本市场时,尹涛的视线却越过喧嚣的产能竞赛,锁定在这家车企毅然斩断数十万辆燃油车业务的决绝姿态上。在那个传统车企仍在油电之间摇摆不定的时刻,它用壮士断腕的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战略定力。于是,尹涛从80元/股开始布局该公司,见证其从年产70万辆成长为年销超400万辆的行业巨头。

  “该公司的积累足够丰厚,技术和战略都非常清晰。当其他传统车企面对新能源浪潮还在犹豫时,它果断宣布停产燃油车,这种转型魄力现在看来也是独一份的。” 尹涛表示,即便面对欧洲反倾销和关税争端等外部压力,该公司在欧洲的销量仍实现数倍增长,充分印证了其“自主可控”的竞争力。

  更精彩的认知变现发生在潮玩领域。在一家新消费上市公司的门店里,尹涛通过与年轻人交流,观察他们抢购盲盒的狂热,进而深入研究,看懂了IP商业化的底层逻辑:中国有足够强的创新能力和冲劲诞生全球化的文化符号。于是,尹涛开始关注并重仓这家公司。

  一个是在产业转折点重注敢于all in的领军者,一个是在新消费浪潮中捕捉文化出海的弄潮儿。两个看似不相干的案例,共同揭示了尹涛的投资哲学:最大的阿尔法,藏在时代转折的裂缝中。

  投资的时代感

  回顾自己的投资生涯,尹涛认为必须紧跟时代,要有时代感。

  以美股为例,纽约交易所的钟声曾为不同时代的王者鸣响——上世纪80年代的可口可乐们用糖水征服世界,90年代的英特尔们用芯片重塑文明,新世纪的苹果与特斯拉则用智能终端和电动革命改写人类生活方式。如今,当英伟达的GPU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发电厂”。

  投资者不禁要问:A股市场的这轮行情,谁会接过时代的权杖?尹涛的答案,有三个:AI、创新药、新消费。他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其主角,关键是要听懂时代切换的脚步声,而这些领域正在爆发“中国式创新”的化学反应。

  “以创新药为例,中国的创新药行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面非常强劲,快速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新消费板块,不少公司也通过创新引领了潮流的发展。”尹涛说。

  在他看来,宏观经济总体平稳,但微观经济结构在明显分化。“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结构变化非常剧烈,以投资驱动的部分,如基建地产链快速回落后低位企稳,而以创新驱动的部分则在不断上升。因为创新所构建的壁垒更高,因此未来,创新驱动的这些公司发展会越来越突出。理解了这一点,就会发现当前正在演绎的这一场创新驱动的牛市十分合理。”

  在牛市的各个阶段中,尹涛认为牛转熊时最危险,也最难做,市场会给每个泡沫穿上华服。“由熊转牛时,我们往往容易判断和把握,因为你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积极的迹象,股票估值相对低廉,因此投资者大多敢于尝试;在牛转熊时,虽然高估的声音已经很多,但是愿意放手的人却很少,最终容易亏钱。”

  这也恰好印证了投资世界的残酷法则:这里的奖励从不属于追逐热点的人,而是赐予那些能嗅到变化、并愿为真相反复跋涉的孤独狩猎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