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期间,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总量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们活跃在千行百业,用精湛技艺攻克技术难题,以创新实践推动产业升级,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技能人才支撑。
技能培训不断加强
把培训建在产业链上!在广东,170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覆盖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数字技能等领域,带动超800家企业培养技能劳动者约13万人次、开展技能评价约11万人次。
“通过培训可以快速上岗,企业和国家‘双认证’模式也让我对职业规划有了清晰认识,学习提升更有动力。”在产教评共享实训基地(希音)接受“服装质检员”新工种培训的黄诺拉说。
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各类培训机构为补充,我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目前,全国有2440所技工院校、2.9万家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505个公共实训基地,为劳动者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我们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不断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主动适应产业变革和新技术发展需要,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持续优化人力资源供给,促进人岗相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有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共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200多万人次,其中企业职工超4000万人次、农民工超3000万人次;布局建设34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419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工院校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7%左右,专业对口率、就业稳定性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保持较高水平。
成长渠道更加畅通
“‘新八级工’制度实施后,我们职业发展‘天花板’进一步打破,薪酬待遇也有相应调整,事业发展新天地打开了,工作干劲更足了。”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特级技师李雁旭说。
为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我国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与之匹配的使用、晋升、待遇机制,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同时,大力推行用人单位自主评价和社会化评价,“十四五”期间,累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400多万人次,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6000多人次。
让技能人才“劳有所得”、更有奔头,有关部门还出台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加大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等文件,指导企业将工资分配向技能人才倾斜,实现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当前,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接连涌现,新职业也随之形成并不断发展。“十四五”期间,累计发布72个新职业,涉及数字经济、健康养老、智能制造等诸多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的编制发布,引导更多技能人才加入新职业。
“突出机制创新,搭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持续激发劳动者提高技能、钻研技能的热情,让技能人才既有‘面子’也有‘里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有关负责人说。
切磋平台持续搭建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举办在即,各项目选手摩拳擦掌、积极备赛。温州技师学院学生钱梦颖将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项目中的时装技术项目。“希望能在比赛中增长技艺,未来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展现中国青年工匠的实力,并以所学服务行业,推动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转化,提升中国服装制造的品质与附加值。”她说。
中国自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已连续参加七届世界技能大赛,共有283名选手走上世界技能竞技舞台,累计获得93金、41银、28铜和71个优胜奖,最近连续四届位居金牌榜、团体总分世界第一。
“十四五”期间,我国构建完善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目前,我国职业技能竞赛全面发展,每年带动近千万人次参与技能培训竞赛活动。
“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搭建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培、以赛促建,带动更多人关注技能、学习技能、提升技能,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有关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积极谋划“十五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加强组织实施、优化发展环境,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技能劳动者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