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李家超:推动股、债、汇市场全面发展,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投资移民门槛将再降
9月17日,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于香港立法会发表《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以下简称《施政报告》),这是他上任以来发表的第四份施政报告。

在此,我们重点梳理了《施政报告》中提到的金融、产业及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方面的措施,以飨读者。
推动股、债、汇市场全面发展
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
李家超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不断强化香港金融体系,令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重回全球第三。

李家超说:“我们会把握世界投资者重新配置资产的机遇,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持续强化股票市场,构建国际领先的债券市场及蓬勃的货币市场,促进保险业与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发展;加速发展新增长点,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推动金融科技和绿色可持续金融发展。”
他同时表示,香港将透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加强对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李家超表示,为增加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和全球辐射能力,香港金管局将利用与人民银行的货币互换协议,设立新的“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向企业提供贸易、日常营运、资本支出所需且年期较长的人民币融资,支持实体经济使用人民币,并持续探讨更多元化的跨境资金获取渠道,为市场提供稳定且成本较低的人民币资金。香港金管局亦会研究推动人民币与区内本币在港进行更便利的外汇报价与交易。
香港特区政府将发行更多人民币债券,并将研究在合适的场景下以人民币支付政府开支。
李家超说:“我们会进一步优化基金、单一家族办公室和附带权益的优惠税制,吸引更多基金来港落户;香港证监会将积极推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房托基金)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提高两地房托基金流动性,配合优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机制,特别是加强与前海和上海合作,为内地私募市场引进更多境外资金。港投公司会通过直接或共同投资,培育具潜力的本地私募及对冲基金机构。”
他还表示,香港将进一步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如购买非住宅物业,可算入额由1000万元提升至1500万元,物业成交价则仍不受限制;如购买住宅物业,可算入额维持1000万元,但可算入的住宅物业投资会放宽,成交价门槛由5000万元下调至3000万元。
在金融科技方面,李家超表示,香港金管局会继续推进Ensemble 7项目,包括推动商业银行推出代币化存款和推动真实代币化资产交易;以及协助政府将代币化债券发行恒常化,并通过监管沙盒鼓励银行加强风险管理。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正落实稳定币发行人制度,并就数字资产交易及托管服务的发牌制度制订立法建议,香港证监会正研究在充分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扩展可提供予专业投资者的数字资产产品和服务的类型;加强国际税务合作,打击跨境逃税。香港证监会透过引入自动化汇报和数据监测工具,构建香港数字资产的风险防线。
以科创促进新型工业化
重点培育四大产业
李家超表示,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一方面,巩固金融、法律等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包括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AI与数据科学等,以创造更多优质就业机会,增加人员收入,提升经济效益。
香港特区政府将重点引进及发展四大产业,具体包括:引进飞机回收企业及人才培训;推动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发展,吸引更多国际和内地顶尖药企落户香港;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及推动AI和数据科学产业发展。
为此,特区政府将制订优惠政策包,促进招商。据李家超介绍,财政司司长将带领相关政策局、部门及公营机构,制订促进产业和投资的优惠政策包,涵盖批地、地价、资助或税务减免优惠等,吸引高增值产业和高潜力企业落户香港,推动高质量发展。
他同时表示,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及投资推广署可灵活运用政策包,与企业洽谈落户细节,并向财政司司长汇报,由其拍板落实。同时,政府将研究建立更灵活的机制,包括容许行政长官及财政司司长制订符合国际规则的税务优惠措施。
据李家超介绍,香港特区政府会于2026年内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并提交规管医疗器械的立法建议,务求尽快成为国际认可的药械权威监管机构。
他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已预留十亿港元,于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促进AI上游研发、中下游成果转化及开拓应用场景。
李家超还透露,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政府全资拥有的“耐心资本”机构,已投资包括AI大语言模型、云计算及AI药物研发在内的多家AI企业,未来将会继续投资AI产业。继数码港设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政府推出“人工智能资助计划”后,香港今年内会推出北区沙岭约10公顷数据园区发展用地作市场招标,提供先进算力设施,推动数据及AI相关产业发展。香港金管局与数码港推出的第二期AI沙盒计划将推广至更多金融机构。香港金管局亦正建立AI模型评估方法,强化金融系统安全测试。
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
李家超说:“我们会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今年是国家‘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我们会发挥香港独特优势贡献国家,并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发挥‘内联外通’的功能,吸引更多企业利用香港平台‘出海’,创造商机和经济回报。”
李家超表示,内地企业的战略重心已转向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香港特区政府会把握香港出口平台优势,加大经济新增长点。内地企业出海可在香港设立财资中心和区域总部,进行跨境结算、汇款和融资等;并聘用香港会计、法律等专业高增值供应链服务拓展海外市场;同时透过香港推广优势,对接环球买家,打造国际品牌。
因此,李家超会整合香港的外地办事处,包括投资推广署、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和香港驻内地的办事处,组成一站式平台,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主动招揽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平台“出海”。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会督导“内地企业出海专班”工作及协调各政策局、部门和机构,为“出海”企业制订多元方案,包括:
1.香港金管局会推动银行业尤其内地银行在港设立区域总部;
2.吸引更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财资中心,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研究优化税务宽减措施;
3.香港金管局和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已签署谅解备忘录,创立达10亿美元的新投资基金,用于香港和其他大湾区城市“出海”到沙特阿拉伯的企业;
4.香港金管局会联同香港银行公会、香港总商会、香港工业总会等带领银行及中小企业前往越南等东南亚市场拓展商机,汇聚业界力量支撑“出海”平台发展。
李家超还表示,香港会积极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港设立办事处。香港交易所亦会与东南亚的交易所深化合作,吸引更多东南亚发行人在香港第二上市,并鼓励更多资产管理公司在当地发行产品便利配置香港市场。
李家超表示,香港将继续深化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提升人流、物流、数据流、资金流。
北部都会区特首“亲自抓”
对于毗邻深圳的北部都会区(以下简称北都),李家超表示,虽然特区政府过去三年已加快建设,但北都幅员广阔,所需资源投资庞大,他一直为此“心急如焚”。
李家超说:“为更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北都建设务必加速推进。我决定提升北都发展的决策层次,成立由我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简化行政流程,拆墙松绑,以新思维采纳不同地方的建造方法、材料和装备等,达致既安全又省钱省时的目标,并为加快北都发展订立专项法例。”
据李家超介绍,即将成立的“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组:“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由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以下简称财政司)司长任组长,“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由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以下简称政务司)司长任组长,“规划及发展工作组”——由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副司长任组长。
李家超还详细介绍了香港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以及香港本地经济及民生相关的施政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