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拉各斯的烈日下,山克新能源的工程师正调试着一台台蓝色外壳的储能电源——这抹不同于传统红色的冷色调,是专为非洲高温气候定制的“清凉方案”。
而在上万公里外的上海五角场商务楼里,弘烜实业的货仓内,刚打包好的10万双棉袜正等待发往东盟,成为当地市场的“中国制造”新选择。
从非洲大陆的能源需求到东南亚的日常消费,中国外贸企业的全球化脚步从未停歇。而背后,金融服务正以更灵活、更高效的姿态,为跨境贸易架起通途。
数字货币搭桥:数分钟完成跨境支付
在深圳,一场跨境支付的“速度竞赛”悄然上演。以往,交行深圳分行的工作人员要反复核对单据,为企业处理一笔跨境支付——通过代理行中转,资金往往要在途1—3天。而现在,借助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一切都变了。
“从提交申请到资金到账,只用了8分钟!”一家主营电子产品出口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2024年,交行深圳分行完成货币桥首笔业务验证。今年以来,这项服务已全面覆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项目等场景。相较于传统模式,货币桥不仅把支付时间从“天”级压缩到“分钟”级,还帮企业省去了结售汇环节——无需再为规避汇率波动支付套保成本,资金周转率显著提升。
“对我们做跨境电商的来说,资金流就是生命线。”一位使用货币桥服务的卖家算了笔账:以前一笔1000万元的货款在途3天,仅资金占用成本就有近千元;现在即时到账,还省去了近万元的套保费用,一年下来能节省数十万元成本。这种“高效+省钱”的双重优势,让货币桥成为深圳外贸企业的“新宠”,也为跨境支付模式创新写下了生动案例。
外汇衍生工具:帮企业应对经营压力
上海五角场,弘烜实业的仓库里,工人正忙着将袜子分装成印有东盟文字的包装——这家年出口1亿件针纺织品的企业,如今已在越南、柬埔寨开设工厂,东盟市场今年首次成为其最大海外市场。
“能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稳住增长,金融机构的支持功不可没。” 弘烜实业总经理拿起手机,展示着中行网银上的远期结售汇操作记录,“以前要跑银行填单子,现在在办公室点几下鼠标,就能锁定未来6个月的汇率,再也不怕利润被汇率波动‘啃掉’。”
中行上海市分行的远期结售汇业务,不仅帮弘烜实业锁定了成本,还提供了交易对手信用额度,降低了保值成本。
而建行上海市分行为瀚川(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开出的FT账户(自由贸易账户),则让这家“技术+贸易”型企业多了一个“汇率选择”——在岸、离岸汇率双向参考,资金结算成本降低了近5%。
金融“组合拳”:保持外贸活力
除了银行的精准服务,政策层面的便利化措施也在为外贸企业助力。
2024年6月1日起,企业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当天申请就能当天办结;A类企业货物贸易特殊退汇免于登记的金额,从5万美元放宽到20万美元;上海今年初落地的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3.0版,更是让“走出去”企业的跨境资金管理像管自家钱包一样方便。
此外,中国信保的信用保险、外汇交易中心的“银企外汇交易服务平台”“银汇政担”合力推出的汇率避险担保,形成了一套守护外贸活力的金融“组合拳”。
2024年,跨境支付企业PingPong开通尼日利亚本地收款账户,山克新能源的报价单上首次出现了奈拉(尼日利亚货币)金额。“客户付款秒级到账,就像国内微信转账一样方便!”创始人高琴的语气里满是惊喜。更让她安心的是,PingPong的自动化合规系统能同步完成外汇收支申报、退税材料生成,原本需要两周的流程被压缩到3-5天,资金周转效率直接提升3倍。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上海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为18.83万亿元;上海涉外收支总额达到3.26万亿美元;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认真履行境外机构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相关职责,支持境外机构以法人身份入市,截至今年7月末,已有1171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持债余额3.9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