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孟珂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大服务消费是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将有助于激发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升级需求,提升服务的供给能力,能从供需两侧发力提高消费意愿,从而对消费起到较大的刺激作用。
从数据来看,经济发展新动能是拓展新增长点、推动经济升级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力。8月27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了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的最新测算结果,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136.0,比2023年增长14.2%。这表明,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动能正持续成长壮大,我国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为服务消费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刘向东进一步表示,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建设,需要政府与企业协同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政府应充分发挥在扶持政策制定、要素保障供给、监管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新业态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企业则需紧密结合消费需求,精心设计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
那么,试点城市将如何筛选呢?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遴选标准应综合考虑消费韧性、场景承载力以及预计政策执行力等多方面因素。首批试点城市或将集中在那些具备科技文化优势、国际消费枢纽地位、“文旅商”繁荣发展以及数字消费特色鲜明的地方,如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这些城市有望在试点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国服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谈及中小城市如何突破资源限制发展新消费,刘向东认为,中小城市要突破资源限制就要走专精特新的路子,聚焦优势资源做精做细,利用优质消费资源打造知名IP,营造扩大服务消费的场景,带动更多的流量。
田利辉则表示,中小城市破局路径是聚焦“差异化赛道”,譬如挖掘县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体验馆、工业遗址改造文创园区、跨省文旅线路联营。要借助“数字孪生技术”低成本构建虚拟消费场景,与头部平台共建“区域消费品牌孵化器”,以“小而美”替代“大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