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毅通讯员余艳军谭佳琪
“怎么没有脸啊?”“视频放错了吧?”当用AI技术复原的操子凯烈士出现在大屏幕上,现场的学生不由得开始小声议论。
“我没法让你们看清我的样子,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别说个人照片了,就连一张能好好保存的纸片都难。”当操子凯烈士说出这段话时,全场迅速安静下来。在随后的5分钟里,这段黑白色调、几乎没有动作,连面目都模糊不清的视频却牢牢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偌大的体育馆里,只有烈士的话语在回荡。

AI复原的操子凯烈士视频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受访者供图)
这是9月15日,发生在黄冈师范学院大思政课上的一幕。
操子凯,1901年出生于湖北新洲,1938年牺牲。关于他的信息,只在中华英烈网和湖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上留下短短的几行:“1935年参加革命,在黄州师范读书时受革命影响,毅然抛弃富裕的家庭生活,投入革命运动。以摆杂货摊为掩护,搞地下联络,负责接转王家河、三庙河的情报,还在家中接待过往的革命同志。国民党县大队发觉后,包围了他家,将他杀害。”

中华英烈网上的操子凯资料。

中华英烈网上的操子凯资料。
今年7月,黄冈师范学院开始筹划这场面向黄冈全市15万高校和中职学生的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夏慧负责课程设计。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年轻人的听课兴趣,在寄语青年学生的环节,她决定引入最新的AI技术,复原一位革命先烈。
老教授刘清向她推荐自己在研究革命史时发现的操子凯,他既是黄师学子,又是革命先烈,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夏慧派人到新洲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去查阅档案,但很可惜,找不到任何照片或其他资料。

湖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上的操子凯资料。

湖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上的操子凯资料。
技术人员试着让AI绘制操子凯的面部,但反复测试,不管是写实风格还是卡通风格,出来的效果都难以让人满意。“为什么不直接找个有照片的烈士做复原啊,省心又可靠。”有人不解。
但夏慧有自己的想法。在她看来,这位一百年前在黄师就学,又抛弃富裕的生活,毅然投身革命的地下党员,是千百万为革命献身的普通人中的一员,“复活”他,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最终,她决定另辟蹊径,不再试图勾画烈士的脸部,直接留白。

夏慧正在主讲大思政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毅摄)
在人物的衣着上,她参考了钱壮飞、袁殊等地下党员的资料图片,结合操子凯杂货摊主的掩护身份,选择了短褂,同时进行黑白调色处理,并叠加了斑驳滤镜。
夏慧还自己动笔,结合操子凯的革命经历,经过反复地打磨和润色,为他写了一段千字的独白。
配音又是一道难题。AI提供的语音模式有数百种,但选来选去,都不够真实。“如果不能感动我们,怎么能感动学生呢?”最后,由传媒学院李强老师真人配音,这段视频才最终完成,并获得现场观众的认可。
“没有脸部看似缺憾,却更显震撼。无数像操子凯烈士这样默默奉献乃至牺牲的英雄,或许没有留下清晰的容貌,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不应被遗忘。”大一新生娄芷瑜说,这段没有脸部的视频,就像一个永恒的空白纪念碑,它邀请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先辈们的精神,并且将它传承下去。

视频播放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毅摄)

同学们听得入了神。(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毅摄)
“要复原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夏慧说,有些AI的仿真效果固然惊艳,但这条脸部缺失的视频,它的真实感更加动人。而且,如今人手一部手机,革命年代却连拍一张照片都是奢望,更不用说要保密身份的地下党员,这种鲜明的反差感,更能触动年轻的学子。
“黄冈有100万余人参加革命,44万余人壮烈牺牲,登记在册有名有姓的烈士仅5.3万余人,其中能留下照片的又不足十分之一。”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主任江明说,连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纪念馆里悬挂的也只是他的画像。

大思政课现场画面。(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毅摄)

大思政课现场画面。(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毅摄)
“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夏慧说,大别山坚持28年不倒的红旗,是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革命烈士共同擎起来的。要弘扬大别山精神,一定要讲好普通革命者的故事,帮助青年学子更好地塑造人民史观。
【责任编辑: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