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区域合作的润滑剂,更是乡贤归乡的定心丸。江汉区以创新为笔,在楚商返乡创业与卾闽产业协同的赛道上,勾勒出“精准赋能、链条联动、民生共享”的金融服务图景。这种跳出单点服务的局限,立足金融强区生态共建的思路,让金融活水不仅流进了企业的车间,更浸润了民生的角落,成为了激活区域发展的关键动能。
为楚商归乡筑牢融资支撑,是江汉金融服务的重要着力点。楚商返乡创业的痛点是对本地政策不熟悉容易走弯路,也是融资对接流程繁琐容易错失机会。本质是服务方与被服务方,信息不对称及服务碎片化,这就要求金融服务必须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适配”,主动出击,将政策红利与便捷服务打包送达。江汉区联合汉融通打造的“汉融科创e站通”平台,正是通过大数据构建企业精准画像,将金融服务环境从“企业找政策”扭转为“政策找企业”,从根本上为异地商户解决融资效率不佳的问题。而辖区银行针对返乡科创企业推出的利率优惠政策,则直击企业“融资贵”的核心诉求,通过降低融资成本,让楚商扎根更有底气。这种“平台+政策”的组合拳,本质上是用金融创新打破地域与信息壁垒,让楚地游子的归乡之路更加顺畅。
激活卾闽产业合作的潜能,是江汉金融着力构建产业链协同服务机制的本意。卾闽两地的产业互补性,决定了二者的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而是需要金融服务从“服务单个主体”拓展到“赋能整个链条”。福建企业的资本与技术优势,要与湖北的产业基础与市场空间深度融合,离不开金融对产业链上下游的串珠成链。江汉区目前有700亿元规模的基金群,计划于三年内建成千亿级基金群,而这一点正可以瞄准闽企入卾后的产业布局需求,通过资本纽带将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绑定,形成“落地一个,带动一串”的效应。金牌厨柜投资50亿元建设湖北定制家居产业园、盼盼集团在卾布局食品加工基地的快速落地,都为江汉区的“政银企”协同机制带来了思考。金融服务不应独立的评估单个企业,而是应该从产业链整体价值出发提供服务,让跨区域合作更具韧性。
金融创新与民生需求的结合,让区域合作的红利惠及更多群体。金融服务的终极目的不是数字增长,而是价值共享。不论是楚商归乡带来的就业机会,还是卾闽合作催生的产业活力,最终都需要转化为民众可以感知到的生活改善,才能形成“发展有温度,群众有感度”的良性循环。江汉区支持浙商银行打造“抖音支付直连燃气缴费”服务、支持汉口银行上线“企业网银公积金账户联动开户”项目,看似是便民小事,实则是金融服务下沉民生的重要实践。这些数字化升级的服务不仅让企业员工办事更加高效,同时也让普通市民感受到了区域发展带来的便利。这种“产业赋能+民生服务”的双轮驱动,既让金融服务有了温度,也为卾闽合作与楚商归乡筑牢了群众基础。
从楚商归乡的安心之选,到卾闽合作的坚实纽带,再到民生共享的温暖载体,江汉金融的创新实践本质上是对“金融为民”理念的生动诠释。金融不仅能为产业发展添柴加薪,更能为区域协同架桥铺路。当金融服务真正嵌入发展全局、贴近群众需求,就能成为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区域动能的“金钥匙”,为更高质量的协同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旭(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武汉金融街管理委员会)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